第68章 高亩产玉米种(2 / 2)

她给老太太盛了碗稠米粥:“外婆您听,孩子们都有劲头呢。咱们呀,就放宽心过日子,啥坎儿都能过去。”

齐老太太喝了两碗粥,吃了三块鸡肉,肚子终于填得满满当当。

她看着满桌笑脸,忽然觉得这辈子没什么遗憾了。哪怕儿子不孝顺,可外孙女疼她,重孙辈懂事,这就够了。

夜色渐浓,沈安宁在三个弟弟那张床上铺了层新晒的干草,又垫了床旧棉絮。

齐老太太躺在床上,听着外屋孩子们低低的笑闹声,嘴角一直弯着。

这里的暖,比家里那座冷灶膛,热乎多了。

沈安宁在思考着,要不要建议老太太跟儿子儿媳分家搬出来单过。

就是不知道齐老太愿不愿意,若是人家不愿意,自己反倒惹一身骚。

若是放老太太回去,大概率还是继续受磋磨,这么慈祥的老人,看着跟她前世小时候的奶奶很像,她做不到无动于衷。

吃过饭,陶子墨领着沈安与和沈安宝到屋里开小灶,他们两个已经彻底被陶子墨的才学收服,现在两人一口一个先生的喊着。

再过几天,地里的粟米就该收获了,虽然遭遇了旱灾,可能谷子成色估计不会太好,又经历了蝗灾,各家各户多少都损失了一些粮食。

不过好在大多数庄稼都保留下来一多半,省吃俭用些,也足够大家接下来一年的口粮了。

沈安宁觉得她是时候找个由头,将她的高亩产玉米种拿出来了。

只是她只有一包,自己家里的种刚好,而他们这一片,进入冬季前地里便会闲下来,人们不敢随意栽种粮食,怕被冻死了。

其实可以选择种植冬小麦,但冬小麦成熟期太长,通常不是穷苦人家的最优选择。

玉米在桃源县也不是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只有少数人家在门前种一些,这些玉米种子都没有经过优化,产量很少。

沈安宁摩挲着怀里那包玉米粒,指腹碾过饱满的颗粒,心里盘算着时机。

现代优化过几番的玉米种子,耐旱抗虫,产量能比普通玉米翻几番。

成熟也快,八月收完粟米便下种,十一月就能收获,短期内连收两茬粮食,即使没钱,或再有天灾,家里就也不怕断粮了

“安宁,你在想啥呢?”沈安业擦完桌子进来,见她对着个布包出神,凑过来瞅了瞅。

“这是啥种子?看着比村里刘老太家种的玉米籽饱满多了。”

沈安宁把布包收紧些:“是高产玉米种。等粟米收完,咱们试试种这个。”

“冬天种玉米?”沈安业瞪大了眼,“村里老人们说,秋冬种啥死啥,土都冻硬了。”

“这品种不一样。”沈安宁笑了笑,没多解释,并且她也看见县令大人的马车正远远的向她家这边驶来。

想必是给她送地契来了,村里的地都归村长大人管着,但地契都在县官手中,等她拿到地契再到村长那边改下信息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