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2 / 2)

西游之白话版 万万 3030 字 1个月前

一阵风,乾坤播荡;一声雷,振动山川。一个闪,钻云飞火;一天雾,大地遮漫。

风气呼号,雷声激烈。闪掣红绡,雾迷星月。

风鼓的尘沙扑面,雷惊的虎豹藏形,闪晃的飞禽叫噪,雾漫的树木无踪。

那风搅得个通天河波浪翻腾,那雷振得个通天河鱼龙丧胆,那闪照得个通天河彻底光明,那雾盖得个通天河岸崖昏惨。

好风!颓山裂石松篁(huáng,竹林)倒。好雷!惊蛰伤人威势豪。好闪!流天照野金蛇走。好雾!混混漫空蔽九霄。

吓得那三藏按住了经书包袱,沙僧压住了经书担子,八戒牵住了白马,行者却双手抡起铁棒,在左右护持着。原来那风、雾、雷、闪乃是些阴魔作乱,想要抢夺他们所取的经书。他们劳碌守护了一夜,直到天明,却才止息。

长老一身湿衣服,战兢兢地说道:“悟空,这是怎么发生的?”

行者气呼呼的说道:“师父,你不知道内情。我们保护你取获这些经书,乃是夺天地造化之功,可以与乾坤并久,日月同明,能够寿享长春,法身不朽,此所以为天地不容,鬼神所忌,因此来暗中夺取这些经书。一则这些经书是被水湿透了;二则是你的正法身压住了,雷不能轰,电不能照,雾不能迷;又是老孙抡着铁棒,使纯阳之性,护持住了;等到了天明,阳气又盛了:所以不能抢夺去。”

三藏、八戒、沙僧方才省悟过来,各个对行者感谢不尽。少顷,太阳高照,他们却转移那些经书到高崖上,打开包袱晾晒。至今那地方晒经的石头尚且存在着。他们又将衣服鞋子都晒在了高崖旁边,在那里站的站,坐的坐,跳的跳。真个是:

一体纯阳喜向阳,阴魔不敢逞强梁(强横)。须知水胜真经伏,不怕风雷闪雾光。

自此清平归正觉(真正的觉悟),从今安泰到仙乡。晒经石上留踪迹,千古无魔到此方。

他们四人检看那些经本,一一晾晒,早看见有几个打鱼人,来到了河边。

那几个人抬头看见了三藏他们,其中有认得的,就问道:“老师父可是前年过去这条河往西天取经的?”

八戒回答道:“正是,正是。你们是哪里的人?怎么认得我们?”

那渔人说道:“我们是陈家庄上的人。”

八戒问道:“陈家庄离这里有多远?”

渔人们回答道:“走过这河冲往南有二十里,就是陈家庄了。”

八戒说道:“师父,我们把经书搬到陈家庄上晾晒去。他们那里能住能坐,又有吃的,就叫他们家给我们浆洗浆洗衣服,却不是好?”

三藏说道:“不去吧。在这里晒干了,就收拾收拾找路回去。”

那几个渔人,行走过南冲,恰好遇着了陈澄。

他们就叫道:“二老官,前年在你家替祭儿子的师父们回来了。”

陈澄问道:“你们在哪里看见了?”

渔人们往回指着说道:“他们都在那石头上晒经哩。”

陈澄随即带了几个佃户,走过河冲来望见了,就跑到近前跪下,说道:“老爷们取经回来,功成行满,怎么不到舍下,却在这里收拾停留?快请,快请到舍下。”

行者说道:“等晒干了经书,再和你前去。”

陈澄又问道:“老爷们的经书典籍、衣服物品,怎么湿了?”

三藏说道:“昔年亏得白鼋驮着我们渡到河西岸,今年又承蒙他驮着渡往河东岸。已经将近靠岸时,被他询问昔年托我问佛祖他的寿年的事情,我本来未曾去问,他于是就钻在了水里,因此湿了。”

又将那前后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那陈澄拜请的甚是诚恳,三藏不得已,于是就收拾起经卷。没想到那石头上把佛本行经粘住了几卷,于是就将经书尾部粘破了。所以至今那《本行经》不全,晒经石上还有字迹。

三藏懊悔地说道:“是我们怠慢了,没有看顾好!”

行者笑着说道:“不在这,不在这!是天地不全。这经书原本是全全的,现今被粘破了,乃是应了不全的奥妙。岂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师徒们都收拾完毕后,同陈澄一起赶赴陈家庄。

那庄上的人家,一个传十,十个传百,百个传千,老老幼幼,都来迎接观看。陈清听说了,就摆设香案,在门前迎接;又命鼓乐吹打起来。一会儿就到了,把三藏他们迎入家中。陈清领着合家的亲人,都出来拜见,拜谢了昔日救女儿的恩情,随即命人看茶摆斋。

三藏自从受了佛祖的仙品、仙肴,又脱了凡胎成佛,完全不思凡间的食物。陈家二老在旁边苦苦相劝,没奈何,略略吃些接受了他们的心意。

孙大圣自来不吃烟火食,也说道:“够了。”

沙僧也吃的不多。八戒也不像以前那样,就也放下了碗。

行者问道:“呆子也不吃了?”

八戒说道:“不知道怎么,脾胃一时就弱了。”

于是就此收了斋筵,却又询问取经的事情。三藏又将先到玉真观沐浴,凌云渡脱胎,以及到雷音寺参见如来,承蒙珍楼赐宴,宝阁传经,开始时被二尊者索要人事未遂,因此传了无字的经书,后来又拜见告诉如来,始得以授了一藏之数的经书,和那白鼋钻水,阴魔暗夺经书的事情,细细陈述了一遍,就想要拜别。

那陈家二老全家上下,如何肯放他们离开,暂且说道:“先前蒙受你们救拔我们儿女的深恩没有报答,我们已经创建了一座寺院,名字叫作救生寺,专门侍奉香火不绝。”

又唤原来替祭的那儿女陈关保、一秤金出来磕头感谢,又请三藏他们到救生寺去观看。三藏却又将经书包袱收在他们家堂前,给他们念了一卷《宝常经》。后来到了救生寺中,只看见陈家又在这里摆设了饮食。还不曾坐下,又一起人家过来相请。还不曾举起筷子,又是一起人家过来请。众人家络绎不绝,争不上手。三藏都不敢推辞,略略见了心意。只看见那座寺院果然盖得齐整:

山门红粉腻,多赖施主功。一座楼台从此立,两廊房宇自今兴。

朱红隔扇,七宝玲珑。香气飘云汉,清光满太空。几株嫩柏还浇水,数干乔松未结丛。

活水迎前,通天迭迭翻波浪;高崖倚后,山脉重重接地龙。

三藏看完后,才登上高楼。楼上果真装塑着他们四人的塑像。

八戒看见了,扯着行者说道:“兄长的相儿很像。”

沙僧说道:“二哥,你的又像得紧。只是师父的又忒俊了些儿。”

三藏说道:“却好!却好!”

于是他们走下楼来。下面是前殿后廊,还有摆斋的人家等候着请他们。

行者却问道:“之前的大王庙儿如何了?”

众老说道:“那庙当年就拆了。老爷,这寺院自从建立以后,我们这里年年成熟,岁岁丰登(丰收),却是老爷们的赐福庇护。”

行者笑道:“这是上天赏赐的,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但只是我们自今离去后,保你们这一庄上的人家,子孙繁衍,六畜安生,年年风调雨顺,岁岁雨顺风调。”

众人却叩头拜谢。

只看见那前前后后,更有无限人家过来献果献斋。

八戒笑道:“我的倒霉样!那时候能吃,却没有人家来连请十请;今日吃不得了,却一家还没完,又是一家。”

饶是他气满,略略动手,又吃了八九盘素食;纵然伤胃,也又吃了二三十个馒头。他们已经全都吃饱,又有人来邀请。

三藏说道:“弟子何能,感谢蒙受至爱!望今天暂停,明早再领受。”

时间已经到了深夜。三藏守定真经,不敢暂离,就在楼下打坐看守。

将近三更的时候,三藏悄悄的叫道:“悟空,这里的人家,识别出来我们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怕为了久留,我们失了大事。”

行者说道:“师父说得有道理。我们趁着这深夜,人都熟睡了,寂寂无声地去了吧。”

八戒却也知觉了,沙僧自己都明白,白马也能会意。他们于是就此起了身,轻轻的抬上经书驮垛,挑着担子,从堂下的廊屋里驮了出来。走到山门,只看见门上有锁。行者又使了个解锁法,开了二门、大门,找到路望东而去。

只听到半空中有八大金刚叫道:“逃走的,跟我们来!”

那长老闻到香风荡荡,起在了空中。

这正是:丹成识得本来面,体健如如(佛教语,引申为永存,常在)拜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