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建厂(1 / 2)

四月初,春天的暖风吹遍四野,地里的麦苗已经高过人的脚踝,不过老农都说清明节之前的麦子不怕踩,踩踩反而以后长势更好,果然有几个顽童在麦子地里放风筝,至于那些荒地山坡,野草和不知名灌木都在野蛮生长,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后山村南,新厂工地。

路旁的杨树还没长大的树叶蒙上一层薄薄的灰尘,太阳升起来以后工地上一股尘土和水泥混合的干燥气味,这片原本荒芜的坡地,如今已是大变样,一圈齐整的红砖院墙早已砌好,将偌大的厂区四十亩的面积包圆圈了起来,院墙内,大片地面完成了硬化,灰白色的水泥坪在阳光下泛着光,与四周尚未平整长着杂草的的地块形成鲜明对比。

此刻,工地的焦点是那栋正在砌顶板的办公楼。一层的主要墙体已经完成,立柱和纵横的梁架以及楼板则需要整体浇混凝土,工程到现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大量扎钢管架子,扎得密密麻麻,再从架子上面铺设顶板,顶板之上再扎一层钢筋网然后浇灌水泥混凝土。。

李锐的二大爷这位后山村泥瓦匠行当里的老把式,正佝偻着腰,站在一堆钢管架子旁,眯着眼指挥着几个青壮劳力。

“大柱子,东边!顶板支楞起来,对,就那儿,稳当些!”

二大爷的声音带着沙哑,却穿透了工地的嘈杂。他布满老茧的手指在空中比划着,指挥着工人们将一块块铁质顶板通过传送带送上去铺设到位。老头没干活儿,天气本身也不热,所以他没出出汗,但是站在高处铺设顶板的几个大工和负责传递的小工们衣服基本都被汗浸透了。

旁边搅拌机轰隆作响,几个小工正忙着将水泥、沙子和碎石按比例倒进去,准备先行浇筑那些立柱,小吊(小型吊车)已经在旁边等着施工,空气中弥漫着水泥粉尘和汗水的味道,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与此同时,后山村熟食店。

店门口的大铁锅里,酱红色的卤汤正咕嘟咕嘟冒着泡,浓郁的肉香混合着香料的气息飘散开来。顾大娘系着油渍麻花的围裙,手里拿着长柄铁钩,正小心翼翼地翻动着锅里沉浮的猪头肉和下水等等,她额头上也沁着汗珠,脸颊被灶火烤得通红。

熟食店旁边,铁硼又往外扩了个小棚子专作厨房用,顾连军在里面也没闲着,他刚把一大锅炖好的白菜粉条五花肉盛进一个大号不锈钢保温桶里,盖子盖得严严实实,转身又去看旁边蒸锅上那几屉白胖胖的大馒头。伸手在蒸笼边缘试了试温度,感觉烫手,便回头对顾大娘喊道:“大龙娘,馒头好了!你先给搁保温箱里捂着,我再炒一锅菜!工地上人多,一个菜怕不够!”

顾大娘正用铁钩把一只猪耳朵捞出来,用筷子查了一下,还不够软烂,闻言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我这边猪头肉还没炖好呢,你就支使起我来了,真当那是你自己的厂子,怎上心,这个店才是咱的营生,挣钱的买卖!”

顾连军正往大铁锅里倒油,准备炒下一锅青椒土豆丝,听到老婆的话,手上动作没停,嘴里却反驳道:

“那怎么不是咱家的厂子?大龙在里头有股哩!”

顾大娘说:“那也得厂子盖好着,这急什么劲?”

顾连军往常是个闷葫芦,现在却大道理一套:,说:“人杨老板把这么个好差事让给咱家干,要不是看在大龙的脸面上,想承包食堂不得抢破头皮去争?咱现在多出点力,多跑几趟,人家杨老板心里有数哩!”

顾大娘在家里很少被反驳,刚想吵吵两句,又想起来最近几个月不知怎么的,这大儿子跟李锐和那个杨老板混在一处之后,就变得越发有出息了,虽然杨老板看着不像好人,但是能带着自家赚钱就是好老板,想到这里,顾大娘心里那股埋怨劲儿就消了大半,反而隐隐有些提气,于是说:“外边的事儿俺也不懂,恁老爷们说了算,想怎弄就怎弄吧。”

她手脚麻利地把捞出来的猪头肉放到案板上晾着,转身去揭蒸锅的盖子,把热气腾腾的馒头一个个捡进旁边那个裹着厚棉被的大保温箱里。

顾连军也把切好的土豆丝倒进锅里,“滋啦”一声,油烟升腾。很快就把一大锅土豆丝炒好了,同样装进保温桶。

然后他把辆个沉甸甸的不锈钢保温桶提着,走出店门,门口停着他那辆老旧的摩托车,后座上焊着一个结实的铁架子,顾连军小心翼翼地把食盒固定在架子左边,然后又回去搬起那箱还冒着热气的馒头,稳稳放在右边,跨上摩托车,拧动钥匙,发动机突突突地响了起来。

王彩云从超市里听到动静之后提着一条半烟出来,让顾连军捎过去,这都是数好人数的,乡下就这样,虽然工钱不高,但是得管烟管酒,夏天了还得让工人们吃个冰棍啥的,都是几十年传下来的,因为以前村里哪户人家盖房,全村人都得去,都是庄邻过来帮忙的,主家就得有礼数,再早还要给糖,烟酒是一定要管的。

“他大爷,这里边多出来那盒是给你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