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紫藤,古木(1 / 2)

“书院没错吗?儒门没错吗?错了不应该改吗?”

尉天齐的诘问并不如何深刻,但无比的直白。

在皇都的天空上,书院与皇宫就好比是日月,他们应该共同维系着整个皇都的平稳运转,但如今却分别对着皇都里的生活着的人们投下高温与冰寒。

连带着星辰与云朵都开始偏离他们的职责,抬头看整个皇都的天空一团乱麻,尉天齐甚至无法指责任何人擅离职守,因为在日夜都已经颠倒的情况下,去指责打鸣的鸡或者不下雨的云是没有意义的。

只能去指责这轮日月。

刘知为并未被这直白的问话冒犯,他与尉天齐对坐在浓雾之中,只看剪影身姿略有些佝偻,但声音却缓慢而清晰。

“书院和儒门当然有错,但那尉公子觉得这九洲谁又能无错呢?尉公子没犯过错?”刘知为没有去争辩那些具体的问题,反倒是有些无赖的反问尉天齐。

“我犯过错,但为了不一错再错,我会努力的改正。”尉天齐说的诚恳。

“可你是一个人,自然想转身就能转身,但书院和儒门是多少人?它们想改也只能一步一步的改,而且尉公子又怎么知道他们没有改过呢?也许,此时书院就在改的过程中,只是旁人看来改的太少或者改的不好。”刘知为声音缓慢,说的道理有些悬在空中,让人没什么反驳的兴趣,就像他的剪影在白雾中模糊,好像随时就要消失不见。

尉天齐摇头,他不想在这些大而无用的假设里讨论,他要引入现实的比喻和概念,“刘兄可知木藤之说?”

“讲的是,大夏如同一棵古树,而儒学则如一株攀附其上的紫藤,经过千百年的生长,如今紫藤已经爬满了整棵老树,将阳光、水分、养料全部优先吸收,而且勒的老树越来越紧。”尉天齐声音大了些,“所以当我们探讨对错或者更改时,应该以结果来看,千百年这棵紫藤不论中间或者现在如何想,但大多数时间它都是不断地攀附不断地生长,并没有为古木考虑过几分。”

是的,刘知为说的那些假设,是无法解释眼前的中洲大夏的。

此次坐而论道,尉天齐其实踩在先手,因为他所站的道理乃是九洲不少人甚至包括部分儒门也公认的“事实”,刘知为想要求得一条通路,便要先过这早已有之的“木藤之论”。

“我知晓此论。”刘知为的嗓音依然平稳,“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个切实的比喻,古树与紫藤正巧对应如今的大夏与儒门,但在另一个角度,却又是一个全面的看法。”

浓雾里,书生的声音悠悠传开,讲述着另一个少有人知的版本的故事。

“如果古树与紫藤是真,那我们其实不该怨怪紫藤,因为紫藤就是如此生长的植物啊,要怨难道不该怨当初将紫藤种在树旁的那个人吗?他种下紫藤难道不知紫藤未来会成为树的隐患?如果知道有为何不做防范?”

刘知为讲的是,如果一个国家依靠儒门,那么就该明白儒门会慢慢的深入朝堂,而且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你不能治国的时候说独尊儒术好,有一天儒生占据了朝堂,又开始说书生误国了!

这不是儒学的错,是上位者应用的错啊!

尉天齐蹙眉,这岂不是要追溯到到久远的大夏立国时候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