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不怀好意(2 / 2)

仿佛之前和善的外表,全部已经撕开,在目的达不到之后,彻底的暴露真实的面目。

“致远书院人才济济,像你这种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对面的三人你一言我一语,仿佛用这么尖锐的话语,就能够让张时安难堪。

实际上的张时安,看着旁边两个师弟想要为他出头的样子。

脸上的表情依然老神在在还面带微笑,风轻云淡的自己两个人的动作。

只是用非常看智障的神情,看着对面三人。

就见对方三人的输出,在没有得到回应之后,渐渐的开始哑火。

仿佛他们就跟跳梁小丑一般,在对方面前蹦哒却不起丝毫作用。

也不知道狗嘴里面吐出了什么,袖子一挥,三人走得格外的气急败坏。

“师兄,你这招还真厉害。”

徐子睿忍不住竖起个大拇指,像这种冷暴力,比直接跟对方撕,还要让对方难受一些。

接下来,就到了张时安最期待的环节,这次的月考。

可以,从藏书阁的2楼,借阅三次书籍。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在拿到票据之后,第一时间就带着两个师弟往藏书阁那边跑去。

毕竟来到致远书院那么久,是1楼的书籍他们都看得眼花缭乱。

听说上过2楼的学子,描述的那叫一个不虚此行。

听说书籍虽然没有一楼的多,但却部部都是精品。

来到藏书阁登记了信息之后,拿出他刚领的票据。

在得知,只能够由他本人上去。

徐子睿和陈明哲都有些失望,毕竟他们虽然拿不出书籍,可要是能进去看一眼也是不错的呀。

“师兄,你去吧!反正你拿出来,咱们也能看,都是赚了。”

“对呀,师兄,相信你的眼光,到时候咱们三个轮流抄,绝对能把书给研究的透透的。”

张时安笑着点了点头。

虽然可以借阅三次,也就是,只能够借阅三本。

一次性借阅完,让两个师弟各抄一本,这样就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好好体悟。

借出来的书,三天为期限,所以说像他们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里面的内容。

在两位师弟殷切的目光之下,张时安慢慢的走上2楼的阶梯。

看着周围在藏书阁看书的学子,那羡慕的眼神。

张时安的脚步更轻快了几分。

踏上藏书阁二楼,静谧之感愈发浓重,空气中似有淡淡的书香与历史的厚重交织。

木质书架沿着墙壁整齐排开,虽数量不及一楼繁多。

架上书籍多为科举相关的稀世珍品,几部宋版的《四书章句集注》尤为瞩目。

其纸张微微泛黄,却依旧坚韧,每一页上的蝇头小楷墨色浓郁,朱笔批注或圈点错落有致。

那是历代大儒悉心钻研的痕迹,承载着程朱理学的精髓,为无数士子叩开仕途之门的密钥。

一旁,明代大家归总的《历代科举文钞》按年代依次陈列,从隋唐初创时的质朴策论。

到明朝的华丽八股,不同文风尽收其中,翻开便能瞧见古人十年寒窗、笔耕不辍的心血。

靠窗的书案上,摆放着几部孤本《科举轶事录》,以野史笔触勾勒出科场内外的风云变幻。

有才子一挥而就的传奇佳话,亦有舞弊引发的轩然大波,为这严肃的科举学问添了几分人间烟火。

桌面铺着的锦缎已有些许磨损,却与周围书卷相得益彰,仿佛一同经历岁月磨砺。

房间中央,一座精致的雕花梨木架上,单独供奉着一套《钦定科场条例》。

那是皇权意志下科举制度的最精准阐释,龙纹镶边的封面昭示其至高无上。

内页详细记录着从考场规制、考官职责到考生资格审查的每一项细则,为王朝选拔栋梁之才立下森严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