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时安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多谢各位,不过是侥幸而已。”
“侥幸?你可别谦虚了!能压过鸿儒书院的方觉夏,这可是实打实的实力!”
有人拍了拍张时安的肩膀,语气中带着几分钦佩。
“对呀,师兄,这就是一个小考,明日的学术交流大会,咱们定要好好为咱们的书院争光。”
徐子睿目光闪闪。
每次这种时候,自家师兄的成绩,两人比自己上榜了还要自豪一些。
至于他们两人的成绩,在这么多高手如云的情况之下。
能够排到中等,已经算是相当不错,没有什么不好知足的。
反正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不断的积累,才是,现下最重要的事情。
张时安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目光再次落在榜单上。
他知道,这次的小考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
他要做的,不是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是继续努力,不断超越自己。
而鸿儒书院的学子们则显得有些失落。
方觉夏是他们书院的骄傲,平日里成绩优异,才华横溢,没想到这次竟然只拿到了第三名。
“觉夏,别灰心,这次只是小考而已,下次再努力!”鸿儒书院的学子们纷纷安慰道。
方觉夏站在人群中,神色平静,眼中却带着一丝不甘。
他看了一眼榜单,又看了一眼远处的张时安,嘴角微微抿起,似乎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这崇阳书院的乔远松他考不过,没想到他连致远书院的张时安都比不过。
眼神当中,那股不甘心,非常的强烈。
“张时安……致远书院的人,竟然能压我一头。”
眼中闪过一丝不服输的光芒。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掉以轻心。
接下来,的学术交流会,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全力以赴了。
这可不是他个人的荣誉,而是整个书院的声誉都集于他一身。
他可以输,可是他的书院不行。
龙虎榜前,学子们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但每个人心中都燃起了一股斗志。
乔远松的从容,张时安的战意,方觉夏的不甘。
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场无声的较量正在悄然展开。而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张时安也想看看,这位乔学子,写的策论,到底是何仙品?
学习一番,总归是没得说的
纸上的字迹工整有力,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深厚的功底。
张时安深吸一口气。
起初,他的神情还颇为平静,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逐渐皱起,眼神中透出一丝凝重。
乔远松的策论开篇便直指核心,提出“天下之治,首在安民”的观点,随后从民生、吏治、赋税、教化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民生之要,在于衣食足;吏治之要,在于选贤任能;
赋税之要,在于轻徭薄赋;教化之要,在于明德修身。”
张时安低声念着纸上的文字,心中不禁暗暗赞叹。
乔远松的论述不仅条理清晰,而且每一个观点都辅以详实的历史案例和现实依据,令人信服。
尤其是乔远松在论述“吏治”时,提出了“选贤任能,当以德为先,才为次”的观点,并引用了《史记》中萧何荐韩信的故事,说明贤才的重要性。
张时安看到这里,心中一震。
他回想起自己之前写的策论,虽然也提到了吏治,但论述却显得单薄,缺乏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