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刚从果园摘下的新鲜瓜果,色泽鲜艳,香气扑鼻;
还有那从月牙泉里捕捞上来的银月鱼,这鱼肉质鲜嫩,在北地可是供不应求。
平日里百姓都舍不得多吃一口,大部分都是用来让外地的游客品尝此刻却毫不犹豫地拿来送别;
还有碎星坡上面的石头,经过能工巧匠精心雕刻,变成了一件件独具匠心的工艺品。
每一道纹路都倾注着百姓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更有这两年用甜菜制的糖,用纸包得方方正正,那甜蜜的滋味,恰似这些年大家一起奋斗的日子;
以及用棉花编织的毯子,柔软又暖和,饱含着北地人民的深情厚谊;
还有各家拿得出手的吃食,热气腾腾,散发着家的味道。
陈大人端着酒杯,向前一步,他的眼眶微微泛红,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
“诸位仁义志士,今日你们即将离去,老夫这心里,真是一百个不舍。
回首这两年,北地从一片荒芜到如今的繁华昌盛,你们居功至伟。
初来乍到时,这里风沙肆虐,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是你们,带着满腹经纶和一腔热血,扎根于此。
每一个项目,每一次困境,都有你们的智慧在闪耀。
诸位,你们用原本握笔的手,拿起了锄头,磨出了老茧,却毫无怨言。
从改良棉花种植技术,让咱们的土地生出‘白云’;
到引入甜菜,让甜蜜走进千家万户;
再到植树造林,挡住风沙,为百姓撑起一片蓝天;
还有打造月牙湖商业区,让北地成为商客云集之地。
这一桩桩、一件件,北地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你们背井离乡,本应在温暖的南方,享受锦衣玉食,攻读诗书,可你们却选择了这片贫瘠之地,与我们同甘共苦。
如今,北地已是你们的第二故乡,你们虽离去,但功绩永存。
北地百姓永远感恩你们!这杯酒,敬你们!”
说着,陈大人一饮而尽,眼中闪烁着泪光。
众人听着陈大人这番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心中涌起无限感动。
只觉这些年背井离乡,来这里建设,再苦再累一切都没有白费。
他们大多来自温润的南方,初到这北方,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如今已然彻底融入。
曾经只知道用来握笔的手,现在变得粗糙不已,上面布满了劳作的痕迹,可他们看着这痕迹,却满是自豪。
从前穿惯了锦衣华服,如今每天穿着当地棉花织成的棉布衣,竟也觉得那般的贴身舒适,这布衣承载的是北地的温暖与成长。
整个北地建设的每一条路,都洒满了他们的汗水;
每一个标志性的东西,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
每一个带动本地发展的产品和项目,都是他们用心血浇灌而成。
看着眼前繁华的景象,他们的满足感油然而生,眼眶也不自觉地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