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冯易的疑惑便得到了解答,甚至在沈舟还没散值回来的时候,他就知道了。
户部出了公文,直接发往各地张贴。
而在皇上脚下的京城,大家知道公文消息的速度是最快的。
公文张贴在城门前不久,整个京城就沸腾了起来。
百姓们议论纷纷,嘴里讨论的,都是改良稻种的事。
“哎哟,这沈尚书真是了不得啊,竟然还改良了稻种,你看到没,产量翻倍!”
种过田的人都知道这产量翻倍是什么概念。
男子是京里某位世家里面的仆人,以前家里就是种田的。
就是因为天公不作美,有两年田里的稻谷产量不好,迫不得已,才卖身为奴。
好在他命好,去到的主家性情不错,没有动不动就打人。
可想起以前那艰苦的两年,男子心头便万分感慨。
若是当年有这稻种在,他家里的人也不至于各自为家了。
有人心中也是一阵感慨,附和着男子的话。
“这产量翻倍若是真的,以后百姓们可就有活路了。”
“是啊。”
众人看着那特地用朱笔圈出来的几个大字,眼里皆是流露出一丝希望。
周围的官兵还在喊着公文里的内容,尤其强调那几个用朱笔圈起来的大字。
不少百姓闻声而来。
激烈讨论一番,散去后,又来了一批刚围过来的百姓们。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公文里的内容在京城上下都传遍了。
这一日,众人见面就聊起此事。
一聊起此事,必然就要聊到沈舟。
而聊到沈舟,就必然要聊到他这一路走来所发生的事。
尤其是他那个让众学子钦佩又羡慕的六元状元头衔。
再来,便是他那让众学子以及众官员都羡慕的锦绣官路。
这一聊起这人,众人便不由面面相觑。
以前没有觉得,现在一聊起这人,怎么处处竟是让人羡慕嫉妒的点。
一时间,比改良稻种更加火热的话题出现了。
沈家这个沈字,出现在了京城里所有人的眼中。
沈立和沈远刚开始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两人今日无事,就待在家里歇息。
没想到,就有仆人急匆匆地跑过来,说门外来了好多人,都是过来递帖子的。
两人自然惊讶。
要知道,自从他们放话出去之后,递到这边的帖子就少了。
一个月里,有三四个帖子都是顶多的了。
现在突然之间又有人递帖子过来,还好多人,两人这会坐都坐不住了。
询问一番之后,两人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关于这个稻种的事,沈立和沈远知道的并不多。
当初也只是听沈舟说过一嘴,说正在研究这个事。
因为事情过去太久,两人渐渐的,也快要忘了这事了。
没想到,竟然真的成功了!
两人心情一阵激荡。
他们家以前就是看天吃饭的,稻谷产量翻倍,那可就意味着百姓们能有粮食填饱肚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