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母亲站了出来,语重心长地说:“大家都别吵了!当年咱们穷得叮当响,这片山水也没嫌弃我们。现在日子好了,就把它毁了,这跟数典忘祖有什么区别?我们不能只看眼前这点小利,得为子孙后代着想啊!”
听了母亲的话,村民们陷入了沉思。最终,他们关闭了小作坊,加入了环保的队伍。
此后不久,村里又发生了一件事。村里决定修建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以进一步发展旅游业。但公路的规划路线要穿过一片古老的树林,这片树林承载着村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同时也是多种珍稀鸟类的栖息地。一部分村民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主张砍伐树林;而另一部分村民则坚决反对,认为应该保护这片树林。
“砍了这片树林,咱们就能更快地致富,以后游客也能更方便地进来。” 主张砍伐的村民说道。
“可这片树林是咱们的根啊!小时候我们在林子里玩耍,现在鸟儿们在里面栖息。砍了它,我们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 反对的村民反驳道。
我站出来说:“大家想想‘竭泽而渔’的故事。为了一时的利益,把湖水抽干捕鱼,最终只会无鱼可捕。如果我们砍了这片树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以后即便公路修好了,游客看到一个没有生机的村子,还会来吗?”
在众人的争论声中,母亲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她组织村民们召开了一场民主会议,邀请专家对树林的生态价值进行评估,同时也对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全面分析。最终,大家找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调整公路路线,绕过树林,同时对树林进行合理的开发,打造一个生态旅游景点。
在母亲的感染与带动下,村里的其他村民也纷纷 “触电”,开启了全新的生活篇章。老王叔用 3d 打印机制作古老农具模型;小芳操控无人机记录村庄的四季变迁。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拥有多重身份的 “新农民”。
未来,茅山涡村还将在科技与文化的双引擎驱动下,碰撞出怎样绚丽多彩的火花?母亲和她的乡亲们又将如何续写这份属于乡村的辉煌传奇?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期待这个美丽村庄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