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刘放吾的责任心上来了,他觉得如果此时撤退,那么杜聿明长官可能无法摆脱日军追击,而处于危险之中,所以他自作主张干了一件事,把顶头上司撤退的指令放在了一边,又继续坚守了两天。
这种舍己为人的做法,如果在共产党队伍里,极可能会受到表扬,因为共产党的军队归党领导,统一行动,听党指挥,没有私心,但在国民党队伍里,问题可就大了。
前面说了,孙|立人和宋|子文是一伙的,属于欧美派系,本来就不是老蒋|的嫡系,和杜|聿明不太对付,杜|聿明命令新38师垫后,让孙|立人很不爽,再加上杜|聿明准备翻越野人山,孙|立人觉得风险太大,干脆来了个不辞而别,直接掉头往印度跑了,史迪威在印度嘛,史迪威对孙|立人非常欣赏,和蒋|不对付。
刘放吾还是太年轻了,没看清领导们之间的争斗,孙|立人已经产生了跑路的想法,对于掩护杜|聿明自然就不太上心,刘放吾不服从领导命令,自作主张带着部队掩护杜|聿明撤退,自然让孙|立人火冒三丈。
为了113团赶紧撤退,孙|立人派出了清华大学的同窗好友副师长齐学启前去监督,齐学启的责任心特别强,在113团准备撤退的时候,他想到还有一批伤员没找到,于是一个人跑去找伤员,没想到半路遇到日军,被日军抓到仰光关起来了,到了1945年3月,日本人看到大事不妙,把齐学启给杀了。
事已至此,刘放吾基本就完蛋了,他接连犯了两个大错误,首先是不听领导指挥,其次是因为不听指挥让领导失去了好朋友,从此,刘放吾在孙|立人心中的地位直线下降,当刘放吾历经千辛万苦跑到印度后,孙|立人见面就是一顿臭骂“你昏了头?为什么跑不出来?”
裂痕这玩意一旦产生就无法弥合,刘放吾这点眼力劲还是有,领导处处看自己不爽,38师肯定混不下去了,刘放吾干脆申请回到重庆,进入陆军大学深造。
孙|立人虽然愤怒,不过很快就享受到了仁安羌解救英军带来的好处,英国向他授勋,巴顿向他赠剑,艾森豪威尔邀请他视察欧洲战场,总之,孙|立人的大名已经威震欧美,在洋人的眼中简直就是中国的希望之星,而这一切都拜刘放吾所赐。
可能出于内疚,孙|立人后来还是把刘放吾召了回来,虽然一切再也回不到从前,但是两人还是保持着面子上的上下级关系,为了混口饭吃,都不容易。
转眼间到了1954年,国民党败退岛上已经5年了,美国人对于蒋|已经不满到了极点,麦克阿瑟这个大嘴巴邀请孙|立人访问日本,表示希望孙将军肩负起保卫台湾的责任,让蒋|看到了孙|立人直接沟通美国的能力,感受到了莫大的威胁,给孙|立人扣了顶“谋反罪”的帽子,将他抓了起来。
接着蒋|开始在军队中清洗孙|立人的势力,跟着孙的小伙伴全部倒了大霉,刘放吾虽然早就不算孙|立人的亲信了,还是遭到强制退役。
可怜刘放吾18岁加入黄埔军校,当了一辈子兵,除了打仗其他啥都不会,退役之后,一家人的生活失去保障,为了养活妻儿老小,他学着做起了煤球生意,一家人靠着黑乎乎的煤球艰难度日。
在刘放吾穷困潦倒的时候,一个当年在仁安羌战斗中被他解救的英国人却发达了,此人叫菲士廷,是当年被解救英军部队的一个团长,后来升为中将,到了50年代的时候,被英国政府派到香港出任英军驻香港三军司令。
菲士廷对于当年救他一命的刘放吾团长念念不忘,如今当上了领导,有了权力,派人到处寻找,希望找到刘放吾团长,当面感谢他的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