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迷团似险滩,金风送爽如甘泉。
四人帮派污浊匮,万众一心饮酒欢。
三线欢呼知胜利,八荒缄默感山悬。
东西调整花枝聚,南北复原落叶绵。
液化气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三线职工家属的生活方式。
拧开阀门、点燃火苗,瞬间就能烹饪饭菜,再不用像从前那样,为引火发愁,四处搜罗废纸,更无需费力劈柴、储存煤炭。
以往炉子冒出的滚滚黑烟和呛人煤味,也随之消失不见。
使用液化气的家庭,真切感受到了清洁与便捷,这份喜悦在邻里间口口相传。
不少起初犹豫的人,纷纷后悔不迭,赶忙递交申请,盼着也能用上这“洋气”的新事物。
然而,分配到三线的液化气罐指标,远远满足不了大家的迫切需求。
厂长徐志海在多次会议上,心急如焚地动员各单位:“大家都想想办法,发动能人,务必解决这个难题!”
这天,供销科科长刘海福的电话突然响起。
电话那头,麻三田语气兴奋:“海福,我联系上市石化三厂的领导了,咱们能搞到家用液化气!”
刘海福不敢耽搁,一路小跑冲进徐志海的办公室。
徐志海听闻喜讯,眼睛顿时亮了:“太好了!对方提了什么条件?”
刘海福连忙汇报:“三厂的同志说,他们机械加工能力有限,液化气炉盘和阀门的生产,质量和数量都没法满足计划内单位的需求。他们希望咱们军工老大哥,能帮忙生产炉盘和阀门。”
徐志海大手一挥:“行!这样,明天我亲自带队,你叫上老毕,再把生产、技术、后勤部门的负责人都叫上,咱们去和三厂的同志见个面,好好谈谈!”
“好嘞!我这就给老麻打电话,让他和三厂沟通好时间。”
“抓紧办!”
刘海福回到办公室,立刻拨通麻三田的电话。
一个小时后,麻三田回电,语气中满是自豪:“三厂书记说了,明天亲自接待,还要和咱们签署合作文件!”
刘海福又匆匆向徐志海汇报,徐志海满意地点点头:“小麻这人真能干,以后得多重用!”
第二天,徐志海带队,一行人奔赴市里。
麻三田早已等候多时,带着大家与石化三厂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见面。
双方刚一寒暄,技术骨干韩泽信、蔡淑志就主动和三厂生产科长聊起炉盘和阀门的生产。
三厂科长让人拿来图纸,韩泽信仔细查看后,精准指出材料选择和加工要点。
对方惊讶地说:“您说的太对了!我还以为你们干过这行呢!”
韩泽信笑着摇头:“没干过。不过我们造过不少军工专用设备,研究过类似的技术,凑巧说中罢了。”
融洽的交流中,双方越聊越投机。午餐前,两厂领导郑重签署合作文件,敲定了合作意向。
考虑到三线厂原有的储罐用房不符合安全标准,麻三田特意请来石化三厂的技术员,实地勘察设计。
最终,在西梁山脚下,挨着啤酒厂的一条幽静山沟里,一座崭新的液化气站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