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能够让将士们都得以休整啦。”
朱元璋话毕,全体臣子齐声回应道:“万岁英明。”
“父皇!”
“傅将军另外递来一封奏疏。”
“此次讨伐北元的战争中,我军擒获了将近九万名俘虏,是杀光还是留下?具体怎么处理,请父皇决断。”
朱标紧接着又报告到。\"将这些俘虏分散开来,编入各地边疆防守部队。
元军战士能力出众,往后让他们为我大明效力。”
当然对于这些投降过来的士兵,
“我们要利用但也绝对要加以防备。”
“细节安排就交给你和秦尚书商议定夺吧。”
朱元璋很快作出决定,并完全按照先前黑衣和尚姚广孝预测的方式行动,他绝不允许近九万名俘虏落入朱棣手中成为一家坐大的资本进而危害朝堂平衡。
即便对方是自己的骨肉至亲他亦决不妥协。
在朱元璋心中,
保护儿子是一部分考量;同时国家的根本不容受到任何挑战动摇才是更为重要。\"儿臣遵旨。”
朱标当场接下了诏命。
喜讯传来,朝廷上下氛围顿时轻松不少。
大臣们接连进言商议事务,处理政事的效率也大大提升。
和平时期,朝廷显得格外和谐,毕竟战争一开,波及的是整个国家,消耗之大难以估量。
即便只是一支十万规模的部队,后勤、俘虏等相关开支都是巨大的财务压力。
……
国公府邸内,徐妙锦的寝室内桌上堆满了食物,然而她本人却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眼神黯淡无光。
一边的侍女焦急万分地劝说道:“**,你这样不吃不喝可不是办法。”
“你的身体吃不消,更何况肚子里还有孩子,你也得为他着想。”
“如果饿坏了自己,肚子里的孩子也会保不住的。”
侍女声急切地说着。
而隔壁间外,徐辉祖也神情沉重。\"老爷。”
“**已经好几天滴水未进了,再这样下去会有生命危险。”
管家叹息道。\"我已经答应让她与那个商人成婚,为何妙锦依然如此抗拒?”
徐辉祖满脸困惑,却又深感担忧。
他尚不知其弟俩欺骗了徐妙锦,说朱雄已身亡,并且他也不知道朱雄正是今日在朝廷上受到朱元璋当众褒奖之人。\"小妹,我是你大哥。”
他站在房门外说。\"我已派人寻找那商人去了,你会见到他的,放心吧。
不管怎样,兄长都会护你周全。”
闻言,一直闭眼沉思的徐妙锦缓缓睁开了双眼。
片刻后,她坐起了身,缓步走向餐桌前,开始进食。\"雄哥哥……即使你真的不在了,我也要等你的遗骨归来。
等孩子出生,我会交托给林伯,之后去寻你。”
心中悲从中来,她默默想着,“雄哥哥……你可要等着我啊。”
……
北元旧都城门之外,燕王朱棣刚至,“卑职刘磊参见殿下。”
守军统领带领将士们前来迎接。
历经数日的战场清理与巩固,北元领土皆已被明所控制,北元至此瓦解。\"那朱雄呢?怎不见他现身?”
朱棣目光扫过左右,略显疑惑地问。\"启禀殿下,朱将军带兵追击北元残军去了。”
刘磊恭敬答道。\"追击?你说朱雄带兵追逐北元皇帝而去?”
朱棣眉头微皱。\"是的殿下。”
“真是莽撞。
都城已破,战争结果已然明确,他们早已逃离数天,岂是能追得到的?此举怕有被敌人埋伏之险,难道他竟不知这道理?”
朱棣语气中透着些许不满。\"燕王殿下,将军说停战诏令还未到达,因此他认为还需尽可能为朝廷立功,彻底解决北方边患。”
“唉,到底还是太年轻冲动了。”
朱棣略作沉吟,随后叹了一口气,“只愿他不会出岔子。”
仔细权衡过后,朱棣明白,在没有接到停战旨意之前,朱雄的行为也在情理之中,符合职责要求。
于边境取胜之后的朱雄,如今又投入到这场追逐之旅之中。
朱棣率军总揽全局,下达的指令明确——尽可能夺取元人控制的城市,并歼灭敌军。
朱雄尽管追击有些莽撞,但总体并未有错,那股冲劲,或许也正是年轻人应有的热血。\"他追击带了多少人马?又有多少粮草?”
朱棣急忙询问。\"燕王。”
刘磊毫不犹豫答道:“朱将军带着六千精骑,十天的干粮和水源。”
听罢,朱棣不由得感慨:“这朱雄胆子可真不小,就带这区区六千骑兵敢追敌深入。”
傅友德也在旁接口:“这次别说杀捉北元皇帝了,想全身而退恐怕都很难。”
朱棣也点了点头说:“让这小子吃亏也好,教训总是必要的。”
在两人心里都很清楚,朱雄这一路追赶定会遭受打击,且可能损失不小。
北元皇帝虽说逃亡了,但手下仍有数万兵马,一路上必然会防备明军的进攻,并设下埋伏与圈套。\"可是教训归教训。”
朱棣又继续说到,“朱雄毕竟是我大明的重要将领,不能就这么送命。”
随即他下令身后的张玉道:“张玉将军,你亲率一万精锐骑兵去营救朱雄。”
“末将遵命!”
张玉闻令立应。
朱棣内心也不禁想到:“朱雄啊朱雄,别让我失望,一定要活着回来。”
这场战斗中朱雄的表现实在抢眼,朱棣对其也是颇为器重,自然不希望他就此陨落。
这般勇猛善战之将若好好培养,未来必是另一个张玉,甚至可以成为朱棣麾下北平大军中的中流砥柱。
......
“派张玉前去接应朱雄的同时。”
朱棣转头对傅友德下令:“余下的主力部队立即向长城进发。”
长城自古以来便是我华夏抵御北方强敌的重要屏障,现在绝对不能再让北元利用长城对付大明。
要夺回曾经属于我们的领土,才能彻底保障边疆安宁。”
从一开始这就是既定的战略目标:把北元所占领的所有城池重新夺回,将其逼出中原大地退回草原漠北,再由明军彻底掌控这象征着华夏国界的万里长城。
此时此刻,在明朝的北方边境线之上,古老的长城却成为了北元军士驻守的堡垒。
成千上万的元兵驻扎于此,这里是通往中原最靠近明军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整个长城防线上较为薄弱的地段之一。
早年间由于元朝长期统治中原并拓展至辽阔的版图后,对长城的功能需求减退,长城也就渐渐衰败荒废,未再得到任何修整。
而今元人妄图以破旧不堪的城墙作为抵挡明军进攻的根本,这显然难以成功。\"报——”
一名北元斥候急速跑上城墙向将军木图报告:“明军前锋部队已经到来,请将军迅速决策!”
“真是当本将军无能为力吗?”
木图冷笑一声道:“好得很,今日我倒要用你们炎黄祖先修建起来的这座堡垒来阻挡你们汉家儿女!”
话音未落,他手一挥,“所有士兵进入戒备状态,准备抵抗入侵!”
片刻之后。
远方响起一阵阵沉重急促的马蹄声。
声音越来越近,震撼大地。
放眼望去,只见无数铁骑如同汹涌波涛般奔涌而来。
在队伍前列,一位威风凛凛的大明将领映入眼帘。
他身穿紫鳞花甲,头顶盔缨高耸,手执长刀傲然居首,其后是随同他的红甲战士潮水般席卷向前。
看到残败长城上零星散乱的元军后,朱雄面色毫不动摇。\"当年这长城曾为我们中华屹立不摇的屏障,并年年维护完好能够抵御外敌百万。
现如今这般颓败破损,连个普通小城的墙都不如牢固程度,如此情况怎能挡住我的冲锋?这便是元廷留给我们最大的隐患。”
朱雄注视着城墙上的敌人冷冷地嗤笑。\"你以为凭借这点破墙就能够阻碍我们?休想!”
片刻之后,朱雄高高扬起战刀,“大明的勇士们在哪里?”
他大声喊道。\"喝,喝,喝。”
从血雨腥风中跟随着朱雄杀出重围的六千骑兵举起武器回应。\"我们大明乃是炎黄子孙守护的屏障,岂能容敌占领。”
“全体大明将士,放下长刀,取出弓箭。”
“跟随我冲破长城!”
“杀!!”
朱雄一声怒吼,将手中的战刀一收,转而从背上取出五石劲弓,随后又从背后抽出六支锐利的羽箭。
他的目光锐利如电,直指北元军队布下的重兵所在的一个弱点。
看到这动作,在过去几个月与朱雄共同作战的战士已与其形成了无声的默契。
所有人都弯弓搭箭,紧随朱雄身后的指挥而行。
在这一刻,并非秦汉时那种尚简陋的骑兵,而是拥有马镫、鞍座以及马蹄铁的现代骑军。
即便射箭,经简单训练即可完成。
更何况朱雄手下的队伍都是久经沙场的精英力量。
朱雄如闪电般迅速靠近长城防线,而在那长城之上,已有上万敌军做好准备,只需等待朱雄进入攻击范围。
但就在接近长城不过五十丈之际,
“全都给我去死!”
朱雄又一次怒吼出声。
伴随着这声呐喊,只见六支利箭划过天际,带起尖锐的呼啸之声飞速掠出。
瞬间便有数名举着盾牌封锁长城缺口的敌军倒地,那些坚盾也抵挡不住利箭的凌厉威力,直接贯穿了防护射穿后列敌人。
这一举动早被部下视作行动号令。
顷刻之间,无数箭矢齐刷刷飞向这个布防密集的位置。
嗖嗖嗖!
失去了前排盾牌的保护后,那处守军立显脆弱,立刻惨叫连连伤亡累累。\"拿起你们的刀,跟我冲啊!”
朱雄再一声大喝,手持战刀向着被乱箭开辟出的道路疾驰而去。
身后的骑士全都提起长刀奋勇向前,誓死相随。\"可恶的明军,当真狡猾。”
“可是,凭你们今天休想过长城活命。”
“放箭,全部射死这些小狗。”
木图声嘶力竭地叫嚷着。
长城上的弓箭手纷纷开火,一片密集箭雨朝明军骑兵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