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叔叔带着崔琰坐上贴有“经南头关”标识的公交车,车窗贴有褪色的“请提前准备好边防证”标语。
公交车在距离检查站500米处减速,司机大喊:“全部人拿证出来!没证的准备下车!”
检查站喇叭循环播放:“请出示边境通行证”,墙上标语“严厉打击无证入关”。
车停后,绿色制服的武警,戴大檐帽,上车抽查,挨个查看乘客证件。
车上有手提大编织袋的大姐,估计是来打工的,攥紧边防证的手微微发抖,武警盖章的啪嗒声,声音清脆得不可思议。
通过关口的瞬间,我紧贴着车窗。一道明显的分界线出现在眼前:关外是杂乱的工地和低矮的厂房,关内却是宽阔的马路和高耸的玻璃大厦。这种视觉冲击让我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什么叫\"经济特区\"。
换乘一趟公交车后,到站下车时,已经是上午9点多。走出车站,崔琰下意识地抬头寻找地王大厦,却被阳光刺得睁不开眼。当视线重新聚焦时,那座在报纸上见过数次的建筑就这样突兀地矗立在眼前。
地王大厦脚下,脖子后仰到极限也看不到顶端。大厦的外墙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和周围矮小的建筑。
背着家里带来的胶卷相机,提到相机,当时李桐还说要不要把相机借给崔琰,让他暑假拍些照片。崔琰说家里有个一样的相机,到时候拍了照片给她看。
一顿“咔咔”拍照
门口的保安看我胡乱的拍,热情地说:\"学生仔要拍照?去对面荔枝公园取景最好!\"
崔琰点头道谢,叔叔去买观光票,60元的票价,看着印有\"69层·云中漫步\"烫金字样的门票。
挤进高速电梯。启动时明显超重感,39秒到达69层的速度让耳朵嗡嗡作响。观景台上,几个香港游客正用粤语惊叹着窗外的景色。崔琰趴在玻璃窗前,第一次从这样的高度看深圳:眼前的大道像一条金色的带子,汽车缓慢移动,旁边许多人看向香港的方向,若隐若现。
云端上的特区全景,崔琰对地王大夏最大的感受,拍完照,回去给他们看。
从楼顶下来,正是中午饭点,很多下班的白领从大厦里涌出,他们穿着衬衫西裤,步履匆匆,但每个人经过大厦时都会不自觉地抬头看一眼。
吃完午饭,下午一点多,散步去邓小平画像,两地间距不到2公里,步行20分钟。
路上经过深圳书城,被里面冷气吸引进去转了一圈。畅销书架上摆满了《谁动了我的奶酪》和《富爸爸穷爸爸》,封面上都印着\"深圳人必读\"的腰封。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在当时太火爆了,崔琰没买,王星宇送了他一本。
2002-2004年连续位居全国畅销书榜前三,累计销量超过500万册(正版+盗版)。
长期占据机场书店、企业团购书单榜首,被誉为\"中国职场人必读圣经\"。
书中\"奶酪\"隐喻铁饭碗、机会、财富,直击国人面对变革的不安:\"如果不再害怕改变,你会怎么做?\"
贴合刚入世贸组织不久的国家,国人此时的心态也在迫切改变自身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