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舆论造势:散播天元镖局改革事迹(1 / 2)

秋雨初歇,扬州城的石板路还泛着水光,天元镖局内却一片凝重。林远伫立在议事厅中央,望着墙上那幅被雨水洇湿边角的大明水路舆图,刘庆福等人被押入大牢的消息如乌云般压在众人头顶。苏婉娘抱着被官府退回的半截案卷,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掌柜,知府衙门连申诉文书都不肯收,胡文远怕是早已买通了上下。”

“就这么认栽?”马奎猛地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烛火剧烈摇晃,“我带兄弟们劫狱,把庆福他们救出来!”

“不可冲动。”林远转身时,烛光照亮他紧抿的唇角,“胡文远既然敢公然颠倒黑白,必然在暗处布下天罗地网。劫狱只会让我们落人口实。”他的目光扫过众人,突然停在墙角堆满的“接力运输”试行报告上,泛黄的纸页间密密麻麻记录着运输效率提升的数据,“我们手中并非没有筹码——既然官路走不通,那就另辟蹊径。”

三日后,扬州城的茶楼酒肆间悄然流传起一本手抄小册子。封面用苍劲的楷书写着《扬州物流革新记》,开篇便详述天元镖局如何在漕运困局中首创“接力运输”模式:“昔年漕运,动辄旬月;今有天元,四日抵杭。非有神鬼之能,实乃革故鼎新……”说书人拍着醒木,在醉仙楼的台子上绘声绘色讲述:“列位可知,林掌柜为试验这接力之法,曾在暴雨中守着镇江交接站整整三日,生生将一场可能倾覆百船的危机化为转机!”

胡文远攥着手中的小册子,指腹几乎要将纸页戳穿。他书房外的回廊下,管家正小心翼翼汇报:“东家,这册子已传遍扬州八坊,连南京来的商队都在打听天元的运输新法。更糟的是,那些被咱们低价抢了生意的商户,如今都嚷着要重新与镖局合作……”

“不过是些花言巧语!”胡文远将册子甩进火盆,看跳跃的火苗贪婪吞噬那些文字,“去告诉漕运衙门的王主事,就说天元镖局在民间妖言惑众,意图扰乱商市。”然而他眼底的阴翳却未消散——他比谁都清楚,当林远将“接力运输”的具体数据和操作流程都公之于众时,这场舆论战就不再是简单的口舌之争。

林远站在镖局新设立的文宣房内,看着十几个书生伏案疾书。案头堆满各地传来的反馈:苏州绸缎庄的来信称赞运输时效提升后,货物损耗率直降两成;杭州茶商随信附来的账册显示,因快速运抵,新茶卖出了往年三倍的价钱。“把这些案例整理成册,明日起让马队沿运河各埠散发。”他转身对苏婉娘道,“另外,联系扬州的绣娘,将‘接力运输’的流程绣成图卷,送给各府的达官显贵。”

夜幕降临时,刘庆福在狱中收到了一张特殊的草纸。借着铁窗漏下的月光,他辨认出上面用米汤书写的密信:“三日之后,子时三刻,留意狱卒换岗。另,扬州城已遍植梧桐。”这是林远的暗语——所谓“梧桐”,正是他们筹备的舆论攻势代号。刘庆福摩挲着纸页,嘴角终于露出笑意:看来掌柜的,要让胡文远尝尝被千夫所指的滋味了。

当胡文远的爪牙在街头收缴小册子时,扬州城的画舫上却悄然上演着新戏码。江南名班“云锦社”推出新编杂剧《镖行革新传》,戏中“林镖头”带领众人冲破重重阻碍,将原本月余的运货时长缩短至数日,引得台下商贾纷纷叫好。更有好事者将剧中唱词改编成民谣,孩童们在街巷间传唱:“天元有奇术,水路变通途。四日到苏杭,胡商空自妒!”

舆论的天平悄然倾斜。漕运衙门收到的商户联名信越来越厚,字里行间皆是对高效运输的渴求;就连一向与徽商交好的几位乡绅,也在诗会上隐晦提及“革新乃大势所趋”。胡文远坐不住了,他连夜拜访知府陈大人,却见对方正对着案头的绣图卷出神——那上面,天元镖局的接力运输节点标注得清清楚楚,旁边还题着“利国利民”四个朱砂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