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站在京城税关的了望塔上,望着往来纳税的商队,手中紧握着新发现的密报——朝中反对派正与葡萄牙人勾结,计划用假银币冲击大明银市。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城墙上的箭楼重叠。这场关乎国本的税制革新,不过是更大风暴的前奏。
与此同时,淮安的总督漕运部院衙门内,气氛紧张得如同拉紧的弓弦。自漕运改革后,这里表面上秩序井然,实则暗流涌动。严党残余势力虽在朝堂上被张居正打压,但在漕运体系中仍盘根错节,他们将漕运衙门视为最后的据点,展开了激烈的控制权争夺。
漕运总督刘秉义,原本是张居正推行漕运改革的重要支持者,但在利益的诱惑下,逐渐动摇。这日深夜,他的书房里烛光闪烁,师爷鬼鬼祟祟地进来,手中捧着一封密信:“大人,胡文远从南洋传来消息,只要您在漕运上给新政使绊子,事后保您位列三公。”刘秉义的手微微颤抖,他深知这是一条不归路,可想到家族的荣华富贵,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
而在漕运衙门的下层,以粮道主事孙福为首的一派,也在蠢蠢欲动。孙福出身商贾世家,早年靠攀附严党谋得官职,掌控着漕粮转运的关键环节。他与扬州的盐商们勾结紧密,在银税改革中损失惨重,对新政恨之入骨。“张居正要断我们的财路,那就别怪我不客气。”孙福在密室中召集同党,“我们控制漕运调度文书,篡改船只出发时间,让北方的军粮供应不上,看朝廷怎么办!”
为了达成目的,孙福开始在文书上做手脚。他利用职权之便,将原本畅通的航线安排得混乱不堪,还伪造了大量船只维修记录。原本半月就能抵达宣府的漕粮,如今一个月都不见踪影。前线王崇古的军队急需粮草补给,这一拖延让局势变得岌岌可危。
林远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他立即将漕运停滞的紧急情况写成密折,附上孙福篡改文书的初步证据,连夜通过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张居正收到密折后,深知事态严重,当即面见万历皇帝。在御前会议上,张居正力陈:“漕运关乎国本,如今被奸人操控,若不及时处置,恐生大乱。恳请陛下下旨,授权林远会同漕运衙门彻查此事,并调淮安卫所驻军协助。”
万历皇帝沉吟片刻,朱笔一挥:“着令林远为钦差,彻查漕运乱象;淮安卫指挥使听其调遣,务必恢复漕运畅通。”
当林远手持圣旨抵达淮安时,漕运衙门已被孙福勾结的淮安知府控制。知府以“整顿漕运治安”为名,调集府衙差役封锁衙门,同时煽动部分被蛊惑的漕工罢工,码头上一片混乱。林远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先秘密联络漕帮在淮安的分舵主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