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镜影迷踪(1 / 2)

烛火在铜镜表面跳跃,将东暖阁的影子拉得老长。

苏婉儿指尖抵着妆匣暗格的机关,指节因用力泛白——这面从冷宫碎砖下捡来的青铜镜,自昨日起便在她梦里反复浮现,连后颈的朱砂痣都跟着发烫。

\"鉴宝识玉\"技能发动时,识海泛起熟悉的清凉。

她将镜背对着烛火,铜绿覆盖的刻痕在技能加持下逐渐清晰,\"承恩\"二字如刀刻般刺进眼底。

指尖拂过镜身,记忆碎片突然翻涌:张氏说先皇后常将亲手刻字的物件赠予灵玉,\"承恩\"正是当年皇后宫中的私印。

\"是了。\"她喉头发紧,袖中手攥得发麻。

镜身忽然泛起温热,像有人隔着千年时光与她相触。

她刚要唤小梅取软布擦拭,眼前忽地一花,烛火的光晕骤然扭曲成漩涡,意识被扯入无边黑暗。

再睁眼时,她站在一座雕花铜镜前。

镜中映出个梳双螺髻的女童,月白襦裙上绣着并蒂莲,正握着象牙梳发怔。

身后传来环佩轻响,穿茜色凤袍的女子俯身替她理了理鬓角,金步摇在烛火下晃出细碎流光:\"灵玉,记住,你是大昭真正的希望。\"那声音温柔得像三月的风,却带着种穿透岁月的郑重。

女童仰起脸,眉梢与苏婉儿有七分相似:\"阿姊为何总说这些?

灵玉只要阿姊好好的。\"凤袍女子的笑容瞬间碎裂,眼尾泛起红痕。

她正要再问,画面突然扭曲——火光劈头盖脸砸下来,浓烟里传来婴儿的啼哭。

穿玄色长袍的男子抱起被惊醒的女童,袖口绣着的太极图在火中忽明忽暗:\"血脉觉醒之时,便是大昭重生之日。\"他的声音像浸在冰里的琴弦,每字每句都刺得苏婉儿太阳穴突突直跳。

\"不!\"苏婉儿猛得睁眼,额头的冷汗顺着鬓角滑进衣领。

她扶住案几的手在发抖,铜镜\"当啷\"坠在软缎上——镜中刚才映出的,分明是她自己的眼睛。

后颈的朱砂痣此刻烫得惊人,与记忆里凤袍女子的温度重叠。

张氏说的\"位置分毫不差\"、西山暗卫传回的\"祀字玉片\"、系统突然解锁的\"意念投射\"......所有线索在脑内炸成烟花。

\"郡主!\"小梅掀帘的动作太急,差点碰翻案上的茶盏。

她见苏婉儿脸色发白,慌忙掏出手帕要擦汗,却被苏婉儿按住手腕:\"去取金丝楠木匣,把镜子收进去。\"她的声音稳得反常,指腹却在镜背上反复摩挲,\"钥匙你收着,除了我和皇上,谁来要都不许给。\"

小梅的手指捏着帕子直打颤,却还是重重应了:\"奴婢晓得轻重。\"她捧着镜子退下时,裙角扫过门槛发出轻响,像根细针戳破了室内的紧绷。

\"郡主。\"林战的声音从廊下传来,带着夜巡后未散的凉意。

这位侍卫长腰佩横刀,甲叶在烛火下泛着冷光,\"您召卑职?\"

苏婉儿抓起案头的西山地形图,指尖点在祭坛标记处:\"明早寅时三刻,带二十个暗卫,从西直门出城。\"她抬眼时眸中寒芒乍现,\"玄主要的'开天门的玉',该去源头找答案了。\"

林战的拇指抹过刀鞘上的凹痕——那是去年替她挡刺客时留下的。

他单膝点地:\"卑职这就去备快马,调最熟西山路径的暗桩。\"话音未落,窗外忽有夜枭掠过,啼声撞在琉璃瓦上碎成几片。

东暖阁的烛火突然明灭两下,苏婉儿望着跳动的灯芯,后颈的灼热迟迟未散。

她知道,这一夜过后,有些东西再也藏不住了。

更鼓敲过三更时,方公公的青灰色身影掠过御道。

他捧着个描金匣子,脚步比往常快了三分——皇后娘娘今夜第三次传召,说要翻查先朝的《祀典》。

宫灯在风里摇晃,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像根悬在黎明前的弦。

次日卯时三刻,晨雾未散,方公公的青灰色身影已立在苏府垂花门前。

他左手提着食盒,右手虚扶门环,指节因攥得太紧泛出青白——昨夜皇后翻《祀典》至丑时,案头《大昭礼志》《宗祀要览》全被翻得散页,偏又命他天未亮就来玉昭郡主府。

\"方公公起得比打鸣的公鸡还早。\"门房老张打着哈欠开了半扇门,见是皇帝身边红人,慌忙哈腰请人。

方公公跨进门槛时,鞋尖沾了露水,却顾不上擦,只将食盒往廊下小几一放:\"劳烦通传郡主,说杂家带了皇上新得的碧螺春,顺道有两句话要回。\"

东暖阁里,苏婉儿正对着铜镜描眉。

镜中倒影与昨夜幻境重叠,后颈朱砂痣仍带着若有若无的灼热。

她放下螺子黛,指尖轻叩妆台:\"请方公公进来。\"话音未落,门帘已被掀起,方公公的广袖扫过门槛,带进来一缕晨寒。

\"郡主安好?\"方公公福了福身,眼角细纹里还凝着未褪的倦意,\"昨儿夜里皇后娘娘连召了三位致仕的太常寺老臣,说是要参详'秋禘之礼'。

杂家瞅着那几位老大人的脸色——\"他压低声音,\"活像见了前朝的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