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亚接过教义,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他不明白赵信为何要如此重视这所谓的黄巾教义,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领命而去。
安排好这件事后,赵信独自一人漫步在朝鲜城的街道上。他的心情有些沉重,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不知不觉间,赵信来到了一家医馆前。他突然灵机一动,决定在自己的背上纹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励自己,也能让士兵们看到他的决心。
医馆里,赵信褪去上衣,露出宽阔的后背。医生手持细针,小心翼翼地在他的背上刺下每一个字。虽然有些疼痛,但赵信咬紧牙关,一动不动地忍受着。
终于,“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赫然出现在赵信的背上。他满意地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军营的操场上,赵信光着膀子,站在士兵们面前。他的背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士兵们惊讶地看着赵信,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大胆的举动。赵信微笑着,向士兵们讲解着这四个字的含义。
很快,有识字的士兵将赵将军背后的字传给了不识字的士兵们。一时间,整个军营都沸腾了起来,士兵们对赵信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个月后,王虎率领着四万匈奴骑兵如狂风般席卷而来,抵达了绥白城下。他站在高处,俯瞰着城头那稀疏的七千四百多名步兵,嘴角泛起一丝轻蔑的笑容。
“就凭这点兵力,也想抵挡我的大军?”王虎冷笑着,心中已经决定要强攻城池。
经过一整天的惨烈战斗,匈奴骑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人员损失将近一半。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猛攻城头,但始终无法突破萁国的防线,这让王虎气得牙痒痒。眼看着天色逐渐变黑,为了避免更多的损失,王虎不得不无奈地命令士兵们先休息,养精蓄锐,准备明天再战。
赵信眼见匈奴骑兵已经安营扎寨完毕,便决定抓住这个机会,给敌人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他下令打开城门,率领着陷阵营趁着夜色如鬼魅般冲向匈奴骑兵的营帐。
王虎突然看到杀到营帐来的陷阵营士兵,心中一惊,连忙喝止士兵们上马迎敌。然而,由于事发突然,匈奴骑兵们有些慌乱,等他们重新组织好队形时,只剩下了大约一万名骑兵。
面对眼前这支仅有五千多人的萁国军队,王虎怒不可遏。他瞪大眼睛,咬牙切齿地下令骑兵们发起冲锋,要将赵信的军团一举歼灭。毕竟,骑兵在战场上对步兵有着天然的优势。
刹那间,马蹄声响彻夜空,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然而,经过两个回合的激烈交锋,王虎惊愕地发现,自己所率领的骑兵竟然只剩下了两千人!
赵信率领着陷阵营的四千名士兵,如同一股钢铁洪流般将王虎的骑兵紧紧包围起来。王虎眼见形势不妙,果断地率领他的部队发起了突围行动。然而,尽管他们奋勇作战,但面对陷阵营严密的防线,他们的努力最终还是徒劳无功。
经过整整一个小时的激烈厮杀,匈奴的万夫长王虎终于在重重围困中被斩杀身亡。他的部下们见首领已死,士气大挫,纷纷放下武器投降。最终,有一千一百名匈奴骑兵选择了归顺。
赵信将这一千一百名匈奴骑兵编入陷阵营后,武军的兵力达到了五千人之众。军师宋亚随即派遣辎重营的民夫们前去打扫战场。经过一番仔细搜索,他们竟然发现了八千多匹战马!
这些战马对于武军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宋亚却对赵信将它们全部编入辎重营的决定大为不满,认为这简直是暴殄天物。毕竟,这些战马本可以装备给士兵,大大提升武军的机动性和战斗力。
但赵信也有他的苦衷。他的大部分士兵都不擅长骑马,而且陷阵营的主要武器是盾牌和长枪,盾牌在马上使用极为不便。如果没有陷阵营的加成,一旦遭遇敌人的埋伏,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尽管宋亚对赵信的决定颇有微词,但军令如山,他也只能无奈地按照赵信的要求去做。就这样,八千多匹战马被编入了辎重营,用于提高运输速度。而那3.2万多匹死马,则被当作肉食赏赐给了众将士,并制成肉干,以备日后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