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青州风云(1 / 2)

【局势背景】

公元413年春。赵信自蒲坂起兵,一路东进,连克洛阳、虎牢、滑台,已掌控黄河南岸至河北一线,成为足以左右天下格局的第三大势力。随着滑台归附,他不仅在军事上确立优势,在政治与民心层面也展现出一代枭雄的气度与远见。而今,青州成为新的战略目标。青州位于山东半岛西部,濒临渤海,物产丰饶,是南北交通要道,亦为北魏东部重镇之一。其地若能收入囊中,赵信便可进一步控制海陆贸易,增强财政与军需储备,并对慕容宝的南燕政权形成夹击之势。然而,青州守将段晖乃前秦旧将,骁勇善战,深得士卒之心,城防坚固,粮草充足,易守难攻。赵信深知,此战不仅关乎军事胜利,更是一次对人心、资源与战略部署的全面考验。于是,一场决定山东归属的关键战役——“青州之战”,悄然拉开序幕……

一、谋定后动,赵信布阵

赵信召集诸将议事于滑台军帐:

林豹主张速战速决,以白马义从突袭青州外围;

李肃建议联络当地豪强,策反敌军内部;

韩信则提出:“青州背靠大海,三面环山,我军若贸然进攻,恐被断后。”

“应先取北海、临淄,孤立青州。”

赵信沉思片刻,点头称许:

“韩将军所言极是。”

“我们要的不仅是城池,更是整个山东。”

他下令:

林豹率五千步兵先行出发,夺取北海郡;

李肃带三百斥候潜入临淄,策反地方官员;

韩信负责联络旧燕残部,协助牵制南燕军队;

自己亲率八百白马义从为机动部队,随时策应各路;

同时,他派人向刘裕修书一封:

“江南若愿共图大业,可遣水师沿海北上,合围青州。”

“如此,山东之地可定。”

刘裕回信允诺,并命水师将领刘敬宣沿海南下,准备配合赵信行动。

二、北海先破,震慑敌军

林豹出征仅七日,便攻克北海郡,斩敌将王猛,收降士卒三千余人。消息传至青州,段晖震惊之余,立即派出使者前往平城(北魏都城)求援。赵信却未急于进军,而是派使者前往青州劝降:

“我非嗜杀之人。”

“若段将军愿归顺,可保全城百姓性命。”

段晖拒不接受,回信曰:

“我虽败于前朝,然忠心不改。”

“宁死不降!”

赵信看完信件,淡然一笑:

“那便战吧。”

三、临淄内变,段晖孤立

与此同时,李肃成功策反临淄守将张约,后者暗中开城迎接赵信军队,切断段晖退路。段晖得知临淄失守,顿时陷入孤立无援之境。赵信趁机加强包围圈,命人日夜巡视黄河渡口,防止敌军突围。他亲自带队侦察地形,借助【鹰眼】技能发现:

青州城墙虽高,但西北角因暴雨导致部分塌陷;

敌军士气低落,已有逃兵现象;

段晖本人仍在城头督战,誓死不退;

赵信心中已有计较:

“我们不需要屠城。”

“只要他一死,青州必降。”

四、夜袭青州,斩将夺城

当夜,赵信亲率五百白马义从,趁着夜色从西北角缺口潜入城内。他们避开巡逻队,直扑段晖所在的城楼。战斗爆发!

喊杀声震天,火光冲天。段晖闻讯赶来,提刀迎战。赵信与他对峙,两人激战数十回合,最终赵信一枪刺穿段晖咽喉。

“你……你是谁?”段晖倒地时喃喃问道。

“赵信。”

“陇西来的。”

段晖闭目而亡,城中守军见主将战死,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五、尾声:山东归附,天下震动

次日清晨,赵信站在青州城头,望着东方辽阔的海域,心中已有宏图。他下令:

开仓放粮,安抚百姓;

收编降军,扩充兵力;

设立行政机构,稳定治理;

向滑台方向传捷报,宣告山东归附;

消息传至建康,刘裕大喜,遣使送来贺信:

“赵公真乃当世英雄!”

“青州既定,山东之地尽归赵公矣。”

拓跋珪在平城怒拍龙椅:

“赵信此人,竟连破蒲坂、洛阳、虎牢、滑台、如今又占青州!”

“此人不除,终为北魏之患!”

他立刻下令集结大军,准备与赵信决战。而旧燕高湖则派遣使者前来青州,表示愿意奉赵信为主,共同对抗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