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西征洛阳,逐鹿天下(1 / 2)

【天下之眼:洛阳成战略核心】

广明二年秋,赵信掌控曹州、郓州与兖州三地,兵力扩充至一万两千人,粮草充足,民心归附。然而,真正的霸业不能止步于中原一隅。洛阳,作为连接关中与山东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帝王必争之地。如今,洛阳由唐廷任命的留守大将王重师镇守,此人久经沙场,善用骑兵,且城防森严,兵精粮足。更棘手的是:

朝廷已派监军宦官张承业赴洛阳,意图联合宣武、河东两镇节度使夹击赵信;

朱瑄(宣武节度使)亦蠢蠢欲动,准备南下牵制赵军侧翼;

魏博虽为盟友,但对赵信日益壮大的势力心存疑虑。

赵信在兖州大将军府召集众将议事:

“洛阳若不早取,我军便始终受制于人。”

“此战不仅关乎成败,更关乎未来能否真正问鼎天下!”

长史李严分析局势:

“洛阳城高墙厚,非一日可破。”

“若我军久攻不下,敌军四面合围,恐有覆灭之危。”

司马周通建议:

“可先以‘无当飞军’奇袭外围要隘,切断其援军通道。”

“再以主力佯攻,诱敌出城,设伏歼灭。”

赵信沉思片刻,点头道:

“好!”

“传令各部,整军备战。”

“十日后誓师西征,目标——洛阳!”

【誓师西征:铁骑踏风,剑指帝都】

十日后,兖州校场鼓声震天,旌旗猎猎。赵信身穿金甲,骑乌骓马,亲自主持誓师仪式”

全军齐呼:

“誓死效忠!”

“西征必胜!”

此次出征兵力共一万五千人:

八千步兵为主力;

三千骑兵负责突击与追击;

五百“无当飞军”作为先锋部队;

另有民夫五千人随行,负责后勤运输。

赵信亲率中军,李严留守兖州,统筹政务与粮草补给。大军浩浩荡荡开拔,沿途百姓焚香送行,祈愿赵军凯旋。

【首战告捷:夜袭虎牢关,斩将夺关】

大军行至洛阳东门户——虎牢关,斥候回报:

“王重师派猛将石敬瑭率五千精兵驻守虎牢,意图阻止我军西进。”

“关内设有拒马、陷阱、箭塔等多重防御工事。”

赵信当即下令:

“命‘无当飞军’轻装夜行,绕后突袭。”

“主力部队暂缓前进,待敌混乱后再行合围。”

当夜,飞军悄然潜入敌营。他们以弩箭齐射,迅速击杀哨兵,并放火制造混乱。敌军惊慌失措,四散奔逃。赵信率主力赶到,一举歼灭残敌,生擒石敬瑭。此役成果显着:

斩敌三千余级,俘虏一千余人;

缴获战马五百匹、军械无数;

顺利夺取虎牢关,打通通往洛阳的东大门。

赵信亲自接见石敬瑭:

“你非庸才,只是误投主君。”

“若愿归顺,我可授你副将之职,共同治理此地。”

石敬瑭沉默良久,终拜服于地:

“愿效犬马之劳。”

赵信此举震动军中,许多原敌军将领纷纷请降。他随即任命:

石敬瑭为虎牢关守将,协助地方治理;

影卫司官员进驻关内,监督政务,防止异动。

【兵临洛阳:智勇并施,分化瓦解】

数日后,赵信大军抵达洛阳城下。王重师紧闭城门,只在城头布防,拒不出战。赵信深知此城坚固,强攻损失必大,遂改变策略:

“攻城不如攻心。”

“可派人潜入城中,策反敌将,动摇军心。”

他命令:

影卫司派出细作混入商队,联络洛阳旧臣;

发布《洛阳安民书》,承诺投降者免死、归顺者授田;

每日黄昏于城外设粥棚,收容难民,动摇守军士气。

同时,他派遣使者前往魏博,请求罗绍威出兵牵制宣武军,确保侧翼安全。不久,城内果然发生变乱:

副将李存孝被策反,暗中联络赵信,愿献东门;

王重师察觉异动,欲杀李存孝,反而引发更大恐慌。

赵信当机立断:

“命‘无当飞军’夜潜城外,准备接应。”

“明日午时,城内举火为号,飞军趁机夺门。”

次日正午,洛阳城头突然升起三道浓烟。赵信一声令下,飞军如猛虎下山,直扑东门。李存孝早已打开城门,迎接赵军入城。王重师仓促迎战,被赵信亲手一刀斩于马下!洛阳就此易主。

【接管洛阳:重建秩序,重塑信仰】

洛阳既克,赵信未加屠戮,反而亲自祭奠王重师,赐其家人田宅,遣返故里。此举震动朝野,许多原洛阳官员纷纷请降。赵信随即任命:

李存孝为洛阳团练使,协助地方治理;

刘秀为宣慰使,前往各县安抚百姓;

影卫司官员进驻城中,监督政务,防止异动。

同时,赵信发布《洛阳安民令》。

短短月余,洛阳秩序恢复,人口增长,军力扩充至一万八千人。此外,赵信还下令:

修复宫殿、庙宇、学府,恢复礼制;

设立驿站,连接兖州、魏博与潼关;

组织民兵,实行“兵农合一”。

他的目标很明确:

以洛阳为核心,进一步打通通往长安的道路,为下一步登基称帝奠定基础。

当然可以!以下是为您精心创作的第七章:长安之战,帝都易主。本章承接前文赵信夺取洛阳、稳固中原局势之后,正式将目标锁定为唐廷的核心——长安!这是他问鼎天下的最后一步。此战不仅关乎军事胜负,更是一场政治与信仰的较量。赵信将亲自率军西进,展开一场决定未来王朝归属的关键战役。

广明二年冬,赵信掌控兖州、洛阳,兵力扩充至两万人,粮草充足,民心归附,声望如日中天。然而,真正的王者之路,必须踏过长安!此时的长安城内,朝野震动:

唐僖宗惊惧不已,召集群臣紧急议事;

监军张承业力主死守长安,并调集河东、凤翔、宣武三镇兵马驰援;

朱瑄(宣武节度使)表面应允,实则按兵不动,观望局势;

魏博罗绍威虽曾与赵信结盟,但见其势力日益壮大,亦心生疑虑。

赵信在洛阳大将军府召集众将:

“如今洛阳已定,我军士气正盛。”

“若再迟疑,朝廷必有防备,届时恐难破关!”

长史李严分析局势:

“长安城墙高厚,守军十余万,非一朝一夕可下。”

“若久攻不下,敌军四面合围,恐有覆灭之危。”

司马周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