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重归,龙腾北地】
自“长安回归”之后,赵信所率靖汉军已横扫天下,控制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与关中要地,兵力扩充至二十万精锐,士气空前高涨。此时,元廷仅剩最后据点——大都(今北京),由忽必烈亲自坐镇,尚有残兵十万,但仍负隅顽抗,拒不投降。赵信心知:
“忽必烈虽败,然其心未死,若不彻底铲除,恐遗后患。”
“百年胡虏之祸,须今日一战而决。”
于是,他召集文武百官,在长安召开“御前军事会议”,正式宣布北伐大都的战略目标:
“先取燕云十六州,再围大都,务求毕其功于一役!”
群臣振奋,将士激昂,一场决定华夏命运的终极之战,悄然拉开帷幕……
【首战燕云,势如破竹】
赵信亲率二十万大军,分四路出征:
东路:由李延庆统率岳家枪营,主攻居庸关;
西路:由周烈统领水军与骑兵,配合白耳斥候夺取雁门关;
中路主力:由赵信亲率白耳亲卫队与白耳重甲兵,直指幽州;
策应部队:由各地义军组成,负责骚扰敌军后方、切断粮道。
首战在居庸关打响,元军守将张弘范之弟张弘道拼死抵抗,然面对白耳重弩兵远程压制、岳家枪阵正面突破,最终溃不成军。赵信下令:
“凡愿弃暗投明者,皆可留用;拒降顽抗者,唯有一死!”
此言震慑四方,燕云诸关望风而降。短短月余,靖汉军连克居庸、雁门、紫荆等关隘,彻底打通北上通道。
【围困大都,断其生机】
大都城墙高耸,防御森严,为蒙古政权政治中心。忽必烈亲自登城巡视,誓言:
“我乃成吉思汗之后,岂能屈膝于布衣之子?”
赵信并未强攻,而是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
白耳斥候潜入城中散布谣言,动摇军心;
岳家枪营封锁外围,切断粮草;
白耳骑兵游走城外,袭击敌军巡逻队;
水军沿运河封锁漕运,断绝补给。
同时,赵信发布告示:
“忽必烈非中华正统,其政苛酷,百姓受苦。”
“凡愿弃暗投明者,皆可来投,共襄盛举!”
短短数月,城内粮尽,士卒哗变,部分将领开城投降。忽必烈见大势已去,怒斥众将无能,欲突围南逃,却被白耳骑兵截击于城外,最终被俘。
【生擒忽必烈,终结百年乱世】
赵信亲自押解忽必烈回营,命其跪拜于帐前。忽必烈昂首不屈,怒目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