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他获此高位,韩非必得助力,在朝堂上更难对付。”
李斯心中充满不甘,同时感到深深的恐惧。
这一切源于他自身的狭隘心胸,以及对韩非长久以来的嫉妒。
如今,仇恨已深,李奇和韩非都不会轻易放过他。”韩地大胜。”
“韩国大局已定。”
“李、魏两国实力大损。”
“我军出击的时机已然成熟。”
嬴正目光扫过群臣,语气坚定地宣布。
此言一出,既非提议,而是早已决定。
此次李、魏两国受创严重,上将庞煖亦丧命,魏国损失了魏泰,这对两国国威是巨大打击,对军队和朝臣的影响同样深远。
嬴正此言一出,即刻决定出兵。
他的策略向来简单直接——趁敌方虚弱时发起致命一击。
这样的天赐良机,嬴正绝不会轻易放过。
群臣听闻嬴正之言,无不神情肃然。
他们深知,这是大秦前所未有的绝佳时机。
李、魏两国因连年战事,国力几近枯竭。
李国损失兵力十万人,魏国亦折损八万。
更糟糕的是,两国主力部队皆集结于边境,受王简威慑,只需嬴正再派遣一支军队,便可迅速给予李魏致命打击,至少也能 ** 其中一国。
嬴正心中早已盘算好,第一步先灭强李,随后再图魏国。
待吞并三晋之后,控制这片土地,进而向东扩展,逐鹿中原,最终一统天下。
这不仅是嬴正的梦想,更是整个大秦帝国的宏伟蓝图。”大王英明!”
群臣齐声称赞,俯首行礼,一致赞同。
在乱世之中,唯有大秦有能力结束纷争。”大王。”
蒙逸上前奏道,“此次韩地之战,李奇所建立的功勋堪称空前绝后,远胜当年平定韩国之举对大秦的意义。
臣认为,应当重重奖赏。”
蒙逸身为蒙武之子,深知父亲对李奇的看重,此举也是为了拉拢李奇,为蒙家谋取长远利益。”臣附议!”
冯劫紧随其后,高声响应。
他哥哥冯去疾已上书提议嘉奖李奇,这不仅关乎冯家的态度,更是他个人立场的体现。
见蒙逸和冯劫相继表态,嬴正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意。
李奇此次精心谋划,成功削弱李魏实力,若不予嘉奖,何以服众?又如何体现大秦治国之道?
“臣等附议!”
王绾、尉缭等重臣也纷纷出列,表示支持。
就连一向独树一帜的李斯也不得不随波逐流,迎合王意。
毕竟,这是一场难得的胜利,嬴正显然对李奇极为欣赏,必将给予丰厚的奖赏和高位。
若是此时违逆君心,不仅自取其辱,还可能招致严厉责罚,甚至失去嬴正的信任。
尽管李斯内心愤怒,但他并非愚钝之人。”众卿所言极是。”
“李奇为寡人及大秦立下莫大功绩。”
“以微小代价获此战果,不仅斩杀魏泰、击杀庞煖,更消灭十万敌军,此功堪称空前绝后。”
“寡人定会厚赏。”
嬴正听罢群臣奏报,随即挥动手臂,高声宣布:
“大王英明。”
大臣们再次齐声赞颂。
此等功劳,实属罕见。
无论嬴正给予何种封赏,李奇皆当之无愧,即便封为上将,他也毫无争议。
这是他凭真才实学赢得的荣耀。”拟旨。”
嬴正语气威严,神情肃穆,殿内弥漫着王者气度:“南阳一役,李奇助我大秦建功,确保韩国境内安宁,此为其一;斩杀魏泰、庞煖,此为其二;歼灭十万敌军,俘虏八万,此为其三。”
“如此赫赫战功,应晋两级爵位,授予上将 ** ,统领一军。”
“自今日起,韩 ** 务可自行决断,无需再向雍城汇报。”
“另赐李奇三千金、三千布匹、五百侍女、千名奴隶,并准许扩充私兵至两千五百人。”
“关于李奇的封地,暂定于雍城百里之外,以李家村为核心,以其故乡为根基,彰显恩泽。
至于廷尉封地,另行商议。”
“此外,田产将在原有万亩基础上增赐万亩。”
在群臣见证下,嬴正毫无保留地颁布诏令。
晋两级爵位已是极大恩惠,十级以上的爵位晋升极为困难。
即便是蒙武、王简、桓漪这样的名将,爵位也不过十六级,而今李奇连升两级,已达十五级少上造,仅逊色于他们的十六级大上造一阶。
此番赏赐已属优渥。
毕竟李奇虽为上将,资历仍不及蒙武等人深厚,若与他们持平,恐引发其他将领不满,于王室权威亦不利。
朝堂上下听闻如此丰厚封赏,并未感到惊讶。
众人虽觉震撼,却早有心理准备。
李奇此次立下的功劳堪称卓着,唯有如此重赏才能与其功绩相匹配。
南阳一战,他不仅取得了斩将杀敌的赫赫战功,更从根本上改变了秦国需在韩国境内驻守的局势,使得原本由李、魏两国共同防御的局面被打破。
这对秦国的战略布局有着深远的意义。”这样封赏是否妥当?”
“各位爱卿可有异议?”
嬴正颁下旨意后,环顾满朝文武问道。”臣等并无异议。”
“李奇的功绩确实配得上这样的嘉奖。”
“大王英明。”
满朝文武齐声附和,无人反对。
尽管内心不悦者如李斯,他的家族封地已被剥夺赐予李奇,即便秦王会另行赐他新封地,这仍意味着他再也不能在李家村施展影响力。
除了无奈,他别无选择,毕竟他不敢也不愿违背王命。”拟好诏书后即刻送往韩国,为李奇追加封赏。”
“同时派人前往雍城李家村,告知李奇的家人,让他知晓朝廷对他的嘉奖。”
“为了守护大秦疆域,连妻子分娩他都未能归家,这也是我对他们一家的小小慰藉。”
嬴正对李高嘱咐道。”遵命。”
李高恭敬地行礼。”李魏兵败,我们被封锁的局面终于得以解除,各国再不能说我们师出无名。
这次主动挑起争端的是李魏,与我大秦毫无关系。”
“从此,我们可以光明正大地讨伐李国。”
嬴正冷笑着对满朝文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