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饶你们性命(2 / 2)

咸阳,章台宫。

秦廷重臣齐聚,围绕着嬴正案前悬挂的天下图议论纷纷。”桓漪军至何处?”

嬴正目光沉稳,威严发问。”三日前接报,桓漪已出函谷,料想此刻与王简合军一处,开始灭李。”

尉缭躬身答道。”蓝田、函谷两营六十万大军,足可灭李。”

嬴正点头认可。”大王,”

李斯上前一步,“当初应派使者赐诏李奇,令其先攻李才是。

李奇未奉诏便起兵攻魏,这不仅让秦错失李国首尾难顾的战略良机,还会使秦同时对李魏两线作战,实非明智之举。”

王绾附和:“廷尉所言极是。

李奇若擅动兵,势必先攻魏。”

“二位之见,我却不敢苟同。”

尉缭微笑着开口。”愿闻尉缭大人高见。”

李斯与王绾齐齐望向他。”李奇必攻李。”

尉缭直言不讳。”何以断定?若李奇真攻魏,岂非为秦埋下隐患?以秦之国力,亦无法同时灭李魏。”

李斯语气严肃。

他话锋一转,竟将李奇在南阳立下的战功一笔勾销,更将李奇擅自攻魏定性为动摇国本的大罪。

显然,他对李奇和韩非的旧怨未消,但李奇身为上将军,正面施压无果后,只能暗中布局。”廷尉此言稍显偏激。”

听到李斯的话,尉缭忍不住冷笑一声。”李奇究竟会不会动摇我大秦根本,还得看他是否敢攻打魏国。

一旦他攻魏,后果如何,想必诸位心里都清楚。”

李斯始终固执于这一点。”够了!”

嬴正转身,语气严厉地喝止两人。

尉缭与李斯同时俯身行礼:“大王息怒。”

“李斯。”

嬴正的目光冰冷,“你这次确实过分了。

之前针对李奇,我暂且不提。

但现在他是我大秦上将军,为国家立下不少功劳。

如果你继续无端生事,实在让我失望。”

嬴正盯着李斯,语气中透着深深的寒意。

听闻此言,李斯全身一震,意识到嬴正已经察觉到他的真实意图。”大王息怒,臣知错。”

李斯慌忙跪下认罪。”这是最后一次机会。

我不愿看到朝廷内出现同僚相残的情况。

若有下次,休怪我不讲情面。”

嬴正瞪了李斯一眼,警告道。”多谢大王宽容。”

李斯额头渗出冷汗。”你们可知道,南阳大捷后,我为何没有立即下诏命李奇出兵攻李?”

嬴正环视众臣,语气威严。”臣等愚钝,不知其故。”

群臣齐声答道。”南阳一战,李奇立下大功,可见其智勇兼备。

然而,从咸阳到南阳需耗时至少八日,这段时间足以改变战局。

即便我下令攻李,也毫无意义,因为我相信他能做出最佳决策。”

“我相信他会主动出击。”

嬴正语气坚定。”大王所言甚是。

咸阳距离韩国边境路途遥远,无法及时传令。

而李奇并不了解大王灭李的决心,他不知大王是否会亲率大军进攻。

若贸然攻李,而大王并未出兵,他便可能陷入李国包围圈,全军覆没。”

“这种风险实在不可接受。”

王绾神情严肃地说。

此话一出,冯劫、蒙逸等重臣也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若得知大王欲攻李,自是无妨;然在南阳之战大捷之际,出其不意击溃李魏联军,此乃绝佳时机。

然而,李奇不明大王意图,若大王未出兵,他恐深陷重围,危及全军。”寡人是在赌。”

“赌他李奇懂寡人。”

嬴正神色不动,双手负后道出此言。

他心中笃定,李奇绝不会令他失望。

群臣沉默不语,皆因不知该说什么。

此刻唯有等待,静候李奇的军情回报和李国的动静。

许久之后。”报!”

“启奏大王!”

“李国急报!”

一名锐士疾步入殿,手中捧着军报。”速呈上来!”

嬴正神情激动,大声吩咐。

李高随即上前接取军报,恭敬地递予嬴正。

嬴正迫不及待地展开军报,一眼扫过后,脸上浮现出狂喜之色。”哈哈哈!”

“李奇,你果然没让寡人失望。”

“寡人早知你明白寡人的心意。”

“妙极,太妙了!”

“李国,必灭无疑!”

嬴正紧握军报,仰天长笑。

这般喜悦,实属罕见。

南阳大捷已令人振奋,而今不足两月,嬴正再次进入如此狂喜的状态,显然军报的内容必然与李奇密切相关。”莫非李奇真已攻李?”

见嬴正这般欣喜,章台宫中的众臣纷纷揣测。”诸位爱卿。”

“寡人赌赢了。”

嬴正回过神来,面带得意之色环视群臣。”南阳一役后,李奇将降卒安置于阳城,亲率十五万大军攻李,设巧计诈开晋阳城,兵不血刃拿下城池,斩敌万余,俘虏数万。”

“随后,又攻破安阳,直逼寒郸。”

寒郸已被李奇攻下。

李偃及李国文武官员皆从寒郸撤离。

如今寒郸已落入我秦国之手。

嬴正开怀大笑,向众人宣告这一喜讯。

李奇带来的胜利成果令嬴正激动不已。

近两年来,李奇屡创奇迹,每次都让嬴正印象深刻。

若以正面强攻的方式攻打寒郸,廉颇坐镇边疆,必然会导致秦军伤亡惨重。

然而李奇另辟蹊径,彻底改变了灭李局势。”未发一兵一卒便智取晋阳,更夺取了李国都城寒郸,李国文武官员竟也仓皇出逃?”

“李奇何等厉害,竟能如此轻松拿下防守严密的李国都城。”

“这……真是李奇所为?”

“他竟敢冒如此巨大的风险,用他的全部兵力甚至生命作赌注,押注大王会率军攻李。”

“这样的胆略与智慧,天下无人能及。”

“他真的成功了。”

听到这个消息,众臣皆震惊不已。

除尉缭之外,其他人都认为李奇不敢以身犯险,也不会真的进攻李国。

但李奇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攻下了李国,还拿下了寒郸。

此战果堪称空前。”臣等祝贺大王。”

众大臣回过神后,纷纷向嬴正道贺。”起初我以为李奇攻李,会让我国首尾难以兼顾,廉颇也会被调离边境,这样就能为我军提供灭李的机会,没想到李奇竟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绩,就连寒郸也被攻克。”

“看来是我低估了李奇的能力。”

“寒郸失守,李国核心地带尽在我掌握之中,不仅廉颇要率军回援,代地的李牧也即将行动。”

“我军两路大军攻打李国再无障碍。”

“将来灭李之战若能成功,李奇当立头功。”

尉缭一脸震撼地说,身为鬼谷传人,擅长运筹帷幄的他,也被李奇的成就深深震撼。”李奇果然不负朕望。”

“朕深知他,他也懂朕。”

“得他为将,是朕之福,也是大秦之幸。”

嬴正开怀大笑。

此役成果彻底消除了朝廷内的疑虑,也让秦国灭李之战更进一步。”陛下。”

“李奇虽占寒郸,但李国必定全力反扑,廉颇率军来攻时,李奇及其部属必将陷入苦战。

若城破,后果不堪设想。”

“臣以为,应速遣王简、桓漪两位上将率军加速推进,直取寒郸,与李奇形成夹击之势,一举消灭廉颇主力。”

尉缭激动地提议。

……

“朕已派使者前往李奇处。

想来他亦知晓我军动向,以他的智谋,自知接下来不是出击,而是固守。

只要守住寒郸,诱敌深入,便是钉在李国心头的一根刺,李国唯有拔除此刺,方能扭转局势。”

“然而,李奇既已拿下寒郸,岂是轻易可夺回?”

“而且,王简早在我军边境集结完毕后便已启程东进。”

“灭李,不过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