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泥土与火焰(1 / 2)

雨停后的第一个清晨,阳光穿透云层,照进山洞。苏晨早早醒来,发现林恩爱已经在整理昨天挖出的陶土。她将灰白色的黏土块敲碎,挑出里面的小石子和其他杂质,动作熟练得令人惊讶。

\"小时候经常帮妈妈准备陶土。\"察觉到他的目光,林恩爱头也不抬地解释,\"她是个业余陶艺爱好者,家里到处都是她的作品。\"

小曦揉着眼睛从凹室里爬出来,立刻被这些\"神奇的泥土\"吸引了注意力。\"我们可以做小碗!小杯子!还有...还有小花瓶!\"她兴奋地手舞足蹈。

\"首先得学会基本形状。\"林恩爱捏下一小块土,放在平坦的石板上揉搓,\"像这样,排出里面的气泡...\"

苏晨和小曦专注地学习着。小雪也好奇地凑过来,用鼻子嗅了嗅陶土,打了个喷嚏退开,留下几个清晰的爪印在湿土上。

\"看,小雪也想来帮忙!\"小曦咯咯笑着,指着那些爪印。

苏晨正要擦掉爪印,突然停住了。\"等等...\"他仔细观察着,\"这些纹路...如果在容器底部刻上类似的凹纹,会不会增加防滑性?\"

林恩爱凑过来看,眼睛一亮:\"天才的想法!特别是装热汤的容器,可以防止烫手时滑落。\"

第一堂陶艺课就这样开始了。林恩爱负责教授基本技巧;苏晨专注于实用容器的设计和功能改进;小曦则天马行空地创造着各种\"艺术品\"——一个自称是\"花瓶\"但更像歪脖子的泥团,一个边缘波浪形的\"特制汤碗\",还有几个迷你小杯子,说是给小雪用的。

\"陶土比想象中难控制。\"苏晨皱着眉头调整他制作的储水罐形状,边缘总是不对称。

林恩爱放下手中成形的煮锅,走到他身后。\"手腕要这样,\"她突然握住他的手指导动作,身体不自觉地贴上来,\"不是用手指力,而是用手掌的弧度...\"

苏晨瞬间僵住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背后传来的温度和环绕在耳边的轻柔呼吸上。林恩爱似乎也意识到姿势的亲密,迅速退开,脸颊微红。\"就...就是这样练习。\"

小曦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狡黠地笑了:\"恩爱姐姐脸红了!\"

\"专心做你的花瓶吧,小艺术家。\"林恩爱轻咳一声,回到自己的位置,但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中午时分,第一批陶胚整齐地排列在洞口平台上阴干。苏晨做了三个不同大小的储水罐;林恩爱成功制作了一个深底煮锅和几个碗;小曦的\"作品\"虽然形状怪异,但充满童趣,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小雪爪印形状的浅盘。

\"等烧制好后,我们可以用浆果汁给它们上色。\"小曦已经计划好了,\"我的花瓶要涂成紫色!\"

\"首先得建个陶窑。\"苏晨望向洞外,阳光正好,\"趁天气晴,我们今天就得完成。\"

建造简易陶窑花费了下午的大部分时间。苏晨选择了一块避风的凹地,用石块围成圆形结构,中间留出放置陶胚的空间。林恩爱和小曦收集干燥的棕榈叶和木柴作为燃料,小雪则负责\"监督\"工作进度,时不时用头蹭蹭这个或那个表示鼓励。

日落前,第一批陶胚被小心翼翼地放入陶窑。苏晨点燃火堆,逐渐加大火力。\"需要持续高温至少三小时,\"他回忆着读过的书籍,\"希望一次成功。\"

然而命运似乎有意考验他们。烧制进行到一半时,天空突然飘来一片乌云,转眼间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三人手忙脚乱地用棕榈叶遮盖陶窑,但已经晚了——冷水渗入高温的窑内,伴随着一连串轻微的\"咔嗒\"声。

\"不...\"林恩爱揭开冷却的窑盖,里面是一堆开裂的陶片,只有小曦的小爪印盘奇迹般地完好无损。

小曦捡起自己的小盘子,又看了看大人们失败的作品,突然说:\"没关系!我们可以再做!妈妈说做陶器要很有耐心!\"

苏晨和林恩爱对视一眼,同时笑了起来。小女孩的天真乐观像一剂良药,驱散了失败的阴霾。

\"她说得对,\"苏晨揉了揉小曦的头发,\"明天我们改进陶窑的防雨措施,再试一次。\"

\"而且这次我们有经验了,做胚体会更快。\"林恩爱补充道,已经开始分析失败原因,\"可能是升温太快,或者陶土没有完全干透...\"

晚餐时,尽管遭遇挫折,但气氛依然轻松。小曦不停地谈论着她要给陶器涂什么颜色,林恩爱则思考着如何改进煮锅的设计,苏晨则在沙地上画着防雨陶窑的草图。小雪趴在火堆旁,时不时发出赞同的呼噜声,仿佛能听懂每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