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将心(2 / 2)

然而,他知道,终有一日,大军将挥师入李,完成秦王的命令。

王简的军营占地广阔,布局整齐,巡逻严密,三千余骑锐士往来穿梭,三十万大军驻扎其中,既能出击又能防守。

中军大营内,气氛热烈。”好!好!”

王简捧着军报,笑容满面,“李奇果然没让大王失望,更未辜负我大秦。”

“南阳一战,痛快淋漓。

庞煖老贼终于伏诛,死在了我们年轻主将手里。

壮哉!快哉!”

其他将领闻言,亦是欢欣鼓舞。

王奔上前道:“父亲,李奇确实令人钦佩。

他不仅击败了庞煖,还让我们避免了许多损失。

庞煖之死,与当年暴鸢一样,成了李奇崛起的踏脚石。”

“李奇击毙庞煖一战,必将在天下扬名,彰显我大秦军威。”

王奔话语间充满自豪,他是王简麾下的头号大将,与蒙田年纪相仿,同样勇猛善战。

若将来雍城大营蒙武退位,蒙田或将接任上将军之职。

函谷大营若有一天王简卸任,接任者必是王奔无疑。

如同蒙田一般,王奔在军中深得人心,备受认可。”确实如此。”

“李奇堪称我大秦数十年来最出色的将领。

这一战,他不仅击败了庞煖和李魏联军十八万大军,即便我函谷大军与其正面交锋也免不了重大损失,但他却以极小代价将其尽数剿灭,一把大火烧毁了敌军主力,奠定胜局。”

“这等手段、谋略,即便是我也不得不佩服。”

王简感慨道。

尽管当前边境无战事,但得知韩国境内传来如此捷报,他依然深受触动。

毕竟同为大秦将士,看到国家获胜怎能不激动?

“父亲,您刚才说的一把火烧毁十八万敌军是怎么回事?”

王奔与其他将领均露出困惑之色。”哦?我难道没告诉过你们吗?”

王简颇感意外。”您刚收到战报时只是提到魏泰和庞煖被李奇击杀,具体战况我们并不清楚。”

王奔苦笑。”抱歉,是我疏忽了。

一时兴奋忘了自己的职责。”

王简猛然醒悟,随即笑道:“这次南阳大捷,绝非李奇一人之力。

在此之前,他与陛下共同谋划,布下天罗地网。”

“那所谓的李奇遇刺事件,不过是他的计策之一,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相当机智。”

“即使身处南阳,他先派部将诱敌深入,再逐步示弱,让庞煖以为他已经身亡,韩境守军渐显疲态,最终自投罗网……”

王简详细讲述了南阳之战的始末。

听完后,大殿内诸将皆震惊不已。”李奇竟能做到这般地步。”

“一把火灭掉十八万敌军,一举平定李魏联军的攻势。”

“这样的战绩,在我大秦历史上实属罕见。”

王奔及函谷大营的将领无不面露震撼之情。”李奇这小子不仅善于领兵,武勇非凡,更难得的是他在兵法谋略上的造诣已达炉火纯青之境。

这次庞煖兵败,若换作是我对阵李奇,恐怕也会中了他的圈套。

毕竟,他的计策实在令人防不胜防。”

王简感慨地说道。”真是可惜啊。”

王奔笑着接口,“要是李奇出自我们函谷大营,那我们的威名岂不是更盛?”

“便宜了蒙武那个家伙,雍城大营出了这样一位悍将。”

王简语气中透着几分羡慕。

大秦三位上将军:王简、蒙武、桓漪。

他们各自占据要位,相互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都希望为秦国建功立业。

雍城大营在灭韩之战中的表现堪称经典,让李奇崭露头角,成为新晋名将。”南阳一役,李奇功劳卓着,大王必定会给予重赏。”

王奔由衷感叹。”凭借大王的决断力,李奇有望晋升更高职位。”

王简点头补充道,“南阳一战,李奇打得极为出色,不仅加速了我秦国统一的步伐,还奠定了韩国局势。”

“不仅如此……”

王简环顾四周,意味深长地说道,“大王已正式宣布,从今日起,我国将新增一位上将军——李奇。

他将统领一方军务,并被授予少上造之职,位列十五级。”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少上造,上将军……没想到李奇年纪轻轻便达到这般高度。”

“据说他现在才十八岁,竟已掌管千军万马?”

众人议论纷纷。

李奇不仅是大秦史上最年轻的上将军,更是当世罕见的少年英才。”各位无需怀疑。”

王简正色道,“我朝向来赏罚分明。

李奇的成就完全源自战场上的赫赫战功,绝无半点虚假。

大王厚赐,亦是对其功绩的认可。”

“若是有人能为大秦建此大功,同样也能得到大王的赏识与厚待。”

王简注视着营帐中诸将的表情,语气严肃地说道。”末将领命。”

众人齐声回应。

每个人眼中虽有震撼,却无妒意。

正如王简所言,李奇的成就全凭战功取得,这表明大秦的机会对所有人敞开,只需努力立功即可。

……

pS:迟到的更新依旧按惯例,每日确保两万字,希望兄弟们持续关注支持,感谢。

王简此言,意在鼓舞麾下将士,更是一种激励。

李奇因功受封上将之职,实至名归,毫无暗箱操作,这是每位锐士都知晓的事实。”李奇。”

王简心中暗忖,“至今还未见过此人,日后定要一睹风采。”

军人敬重的是统帅才能和勇猛将领,而李奇兼而有之,且年纪轻轻,怎能不让人好奇?

“父亲。”

王奔开口询问,“李奇在南阳大捷,重创李魏联军,彻底改写我军防御态势,大王是否已有伐李之意?”

他盼这一天已很久了。”嗯。”

王简点头,目光凝重。

帐内诸将亦随之肃穆,眼神充满期待。

驻守边疆近两年,只能操练兵马、威慑敌国,却无法主动出击,个个都心急如焚。”大王已颁布诏书,命桓漪率蓝田大营三十万大军东征,不久便将踏入李国境内,正式展开灭李之战。

同时,函谷大营也将东进配合行动。”

王简沉声宣布。”好!”

众将齐声欢呼,个个神情激动。”末将有一疑。”

此时,一名将领出列说道。

营中一位年轻将领开口道:“李信,你有何疑虑?”

王简目光投向这位将领。

军中有五万将士,年轻有为,皆是王简精心培养的勇猛之将。”李奇上将军于南阳大胜,不知大王是否已派使者命其北上攻李?若两路大军齐发,函谷与蓝田合兵,必能令李国首尾难顾,最终陷入包围。”

李信进言道。

此言一出,帐内诸将连连点头。

若大王召见李奇,两面夹击,定能取得显着战果。”此事,王诏中并未提及。”

王简沉声道。”朝中尉缭等人也曾向大王奏报此计,但大王并未遣使传诏。”

王简继续说道。”大王此举何意?”

李信疑惑问道。”自咸阳至韩地,需七八日时间,待诏书送达,良机已逝。”

王简缓缓道,“或许大王相信李奇能抓住这一关键时机,故未传诏。”

“李奇将军能把握住吗?”

“此前我大秦并未正式对李开战,若他击败李魏联军后即刻撤兵固守,这次机会便会白白错过。”

李信略显不甘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