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雪夜驰援:雪橇车运送边疆急件(2 / 2)

第二日黎明,妫川河谷的冰面突然发出令人牙酸的爆裂声。领头雪橇车的滑板刚刚探入裂缝,林远已甩出五尺长的铁爪绳。这根绳索由九股精铁与蚕丝绞合而成,末端的倒钩经过特殊淬火处理,能轻松嵌入岩石。\"所有人抓稳!\"他大喝一声,同时挥鞭抽打马匹。雪橇车在冰面上划出半弧,就在车身即将坠入裂缝的瞬间,铁爪绳猛地绷紧,将整辆车硬生生拽向对岸。飞溅的冰碴如暗器般划破车夫脸颊,却无人发出一声惊呼。

临近宣府时,鞑靼游骑的马蹄声如闷雷般由远及近。林远掀开马车暗格,取出改良版诸葛连弩。这种弩机经过十七次调试,采用双滑轮省力装置,力气较小的伙计也能在三息内完成上弦。他还特制了三种箭矢:普通箭矢用于常规攻击,响箭用于示警,而破甲箭箭头采用三棱设计,能轻易穿透皮甲。

第一轮交锋在百步外展开。林远举起望远镜——由两片水晶镜片和黄铜筒组成的观察神器,清晰看到鞑靼骑兵的阵型。\"瞄准马腿,放!\"随着他一声令下,改良后的诸葛连弩发出蜂鸣般的齐射声。破甲箭精准命中马腿,三匹战马哀嚎着跪倒在地,瞬间打乱敌军冲锋阵型。

鞑靼首领挥舞着镶金弯刀重整旗鼓,这次他们分散成小股骑兵,从三个方向包抄。林远早有准备,他下令车夫敲响特制铜锣——这种铜锣经过特殊调音,敲击时会发出两种频率的震动,在山谷间形成令人心悸的共鸣。受惊的战马人立而起,骑兵们不得不花费精力控制坐骑。趁此机会,林远指挥伙计们发射响箭,尖锐的呼啸声划破长空,既震慑敌军,又向城内传递援军到来的信号。

当鞑靼人发起第三轮冲锋时,林远亮出了终极杀招——震天雷箭。这种箭矢箭杆中空,内装火药与铁砂,尾部绑着特制的引信。随着一声令下,十支震天雷箭破空而出,在敌军阵地上炸开。剧烈的爆炸声中,火光冲天,铁砂如暴雨般飞溅,惨叫声与马嘶声混作一团。鞑靼骑兵终于意识到遇到了前所未见的强敌,纷纷勒马 retreat,扬起的雪雾中,依稀可见他们惊恐的眼神。

此时,宣府城头的守军已能看清镖旗上的天元徽记。王崇古亲自打开城门,热泪在虬髯上迅速凝结成冰碴:\"林掌柜竟用雪橇运粮!这车上的鹿角支架、冰面栈道......简直是行军神器!\"

林远顾不上寒暄,立即指挥卸货。这次运输带来的不仅是粮草箭矢,还有诸多创新发明:保暖箭矢的中空箭杆可注入热水,保持箭身韧性;自发热粮饼加入特殊草药,与雪水混合后能持续发热两个时辰;雪夜照明弹采用多层竹筒嵌套设计,点燃后先喷出浓烟,再爆发出强光,将敌军完全暴露。

这场雪夜驰援后,戚继光特地上书朝廷,附上万言奏折详述林远功绩,并请求将雪橇车、诸葛连弩等装备列为军备。而林远在返程途中,已开始绘制新的图纸——他要将船帆与雪橇结合,制造能借助风力的风驰车;改良震天雷箭,增加延时引爆装置。天元镖局的信鸽带着这些新构想飞向大明各地,那些在风雪中清脆回荡的铜铃,不仅是运输的信号,更成为了北疆军民心中最可靠的希望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