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取火(1 / 2)

而这边的临时研究所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焊锡、机油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独特味道。对于陆永安和秦枫来说,这气味比世界上任何一种香水都要芬芳,因为它代表着创造和进步。

此刻,这两个在各自领域都堪称泰山北斗的专家,正像最虔诚的信徒一样,围着一张铺着防静电桌布的大号工作台。工作台的中央,静静地躺着陈默那把电磁枪的“尸体”——它已经被小心翼翼地拆解开来,每一个零件都被分门别类,整齐地摆放着。

“妙啊!实在是妙!”陆永安所长扶着鼻梁上的老花镜,身体前倾,几乎要把脸贴到那些细密的线圈上。他的手指轻轻拂过一排由旧电器拆下来的、大小不一的电容,眼中满是藏不住的欣赏,“用不同容量的电容进行串并联组合,形成一个储能矩阵,再通过一个简易的晶闸管来控制瞬间放电。想法很简单,但执行得非常巧妙!陈默同志,你这种不等不靠,就地取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这些在实验室里待久了的人最缺乏的宝贵品质!”

旁边的秦枫则显得更加务实,他拿起那个由塑料外壳和几根铜管构成的枪身,对着灯光仔细端详着,不时用游标卡尺测量着数据。

“所长说的没错。”秦枫抬起头,看向陈默的眼神里充满了惊奇和认可,“这个枪身结构,虽然用料简陋,但在关键的受力点都做了加厚处理。尤其是这个加速导轨的固定方式,用了交叉铆接,最大限度地分散了发射时产生的电磁斥力和震动。陈默,你是不是学过结构力学?”

面对两位顶级专家的轮番夸赞,饶是陈默平日里再怎么沉默冷静,此刻也觉得有些脸热。他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道:“没有系统学过,只是以前喜欢看一些……军事杂志和科技论坛,上面有些大神会分析武器的结构,看多了,就记下了一些。”

“了不起!这可不是看看就能学会的,这需要天赋!”陆永安大手一挥,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他直起身,脸上的兴奋稍稍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严肃和专注的神情。

“不过,”他话锋一转,“陈默同志,你这把枪,虽然设计思路非常惊艳,但它……也基本达到了现有材料所能支撑的极限。对付单个或者小股的普通感染体尚可,可一旦面对更严峻的局面,它的缺点就会暴露无遗。”

陈默认真地点了点头:“是的,陆所长。我自己也感觉到了。主要有三个问题:第一是充能太慢,虽然我设计了预充能回路,但受限于电容的性能,打完一发之后,就需要很冷却和再次充能时间;第二是威力上限低,我试过增加电流,但枪身和线圈的发热量会急剧升高,超过一个临界点,线圈就会直接烧毁;第三是射程和精度不足,钢珠在飞出超过五十米后,动能衰减得很厉害,而且弹道会变得很不稳定。”

他提出的这三个问题,精准地切中了这把简易电磁枪的要害。

秦枫放下手里的枪身,接过话头,补充道:“你说的没错。归根结底,是两个核心硬件的限制。第一,是储能元件。我们现在用的,都是从民用电器里拆出来的普通电容,储能密度低,耐压性差,瞬时放电功率也上不去。这就像给一台跑车装了个拖拉机的油箱,根本跑不起来。”

他指了指桌上那些五颜六色的电容,继续说道:“第二,也是最关键的,是加速线圈的材料。你用的是普通的无氧铜线,导电性能在常规材料里算是不错的了。但是,只要是常规导体,就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电阻。电流通过线圈时,很大一部分能量会因为电阻而转化成无用的热能,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电能,也是导致枪管过热、威力无法提升的罪魁祸首。”

实验室内的气氛,从刚才的兴奋和激动,逐渐变得沉静下来。三个人都清楚,他们正面临着一个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在末世的条件下,想要找到更高规格的电容,甚至传说中的超导材料,无异于痴人说梦。

陈默的眼神也黯淡了几分。他比谁都清楚这种无力感。就像他写程序时,无论算法多精妙,一旦服务器的硬件性能跟不上,最终呈现的效果也只能是卡顿和延迟。

就在这片沉寂之中,陆永安所长的眼睛里,却忽然闪烁起一丝异样的光芒。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快步走到旁边的一张桌子前,从一堆凌乱的图纸和文件中翻找起来。

“等等……或许……或许还有一个地方!”他一边翻找,一边喃喃自语,“灾难发生得太突然,很多东西应该还来不及转移……”

陈默和秦枫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困惑和期待。

终于,陆永安从一叠发黄的报告下方,抽出了一份用蓝色文件夹装着的文件。他吹开上面的灰尘,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份印着“杭城高能物理研究所——新型复合材料项目周报”字样的文件呈现在三人面前。

“找到了!”陆永安的语气中充满了压抑不住的激动。

他将文件摊开在工作台上,指着其中一页的数据表格,对陈默和秦枫说道:“你们看这里!这个项目,代号‘神弦’,是我在调来军方研究所之前,带头参与的一个国家级重点项目。我们的目标,就是研发一种……‘准常温超导复合材料’!”

“常温超导?!”秦枫失声惊呼,作为一名顶尖工程师,他太清楚这四个字的分量了。那是足以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圣杯级技术。

“不,还不是真正的常温。”陆永安摇了摇头,脸上带着一丝遗憾和骄傲,“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上、标准大气压环境下,就能展现出‘零电阻效应’的钇钡铜氧基复合材料。我们通过掺杂一种特殊的稀土元素,并采用高压喷射成型技术,成功制造出了一种柔性线材。它的导电性能,是普通无氧铜的……一万倍以上!”

一万倍!

这个数字像一颗重磅炸弹,在陈默和秦枫的脑海里炸响。

这意味着,如果用这种代号“神弦”的材料来制作电磁枪的加速线圈,几乎所有的电能都将毫无损耗地转化为推动弹丸的磁场能量!枪管过热的问题将不复存在,而枪口动能,将会提升到一个匪夷所思的恐怖级别!

“有了它,”陆永安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我们完全可以制造出一种全新的单兵电磁武器!它的威力,足以在三百米外洞穿常规的钢制护甲!它的射速,将只取决于电容的充能速度!甚至……如果我们能解决更高规格的电源问题,制造出车载电磁炮,也并非不可能!”

陈默的心脏,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起来。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幅画面:未来的战士们,手持着无声而致命的电磁步枪,精准地清理着远处的威胁;重型卡车上,一门闪耀着蓝色电弧的巨炮,一击便能将一整栋被感染体占据的大楼轰得支离破碎!

那将是人类在这个绝望世界里,重新夺回主动权的号角!

“可是……所长,”秦枫的激动过后,很快冷静下来,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这种材料……现在在哪里?高能物理研究所吗?那里现在是什么情况?”

陆永安脸上的激动慢慢冷却,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凝重。他指着地图上城市西北角的一个位置,沉声说道:“研究所位于城西的大学城核心区。灾难爆发时,那里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也是最早沦陷的区域。根据军方零星的侦察报告,那一片区域……现在是城市里感染体密度最高的‘红区’之一。”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的‘神弦’项目实验室,在研究所主楼的地下三层。为了保证材料的稳定性,实验室配备了独立的液氮冷却循环系统和物理隔离门。我敢肯定,只要研究所的大楼主体结构没有被彻底摧毁,我们当时封存的那一小批样品,大概有三百多米长的线材,一定还完好地保存在那里!”

三百米!足够武装一个班的电磁步枪,并且还有富余进行各种实验和改进!

巨大的希望,伴随着同等巨大的风险,同时摆在了三人的面前。

去,还是不去?

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他们三个技术人员能够决定的范畴。

“我们必须向李司令汇报。”陆永安合上文件夹,语气异常坚定,“这件事,关系到据点未来的生死存亡。风险再大,也必须去争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