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黄之战:红军的智勇传奇(2 / 2)

红军的部署十分精妙,只给敌人留下新业乡木社这条退路,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敌人紧紧罩住。天刚破晓,红军出其不意地发起总攻。刹那间,枪声大作,喊杀声四起。黎部官兵们还沉浸在醉梦中,被这突如其来的枪炮声惊醒,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他们睡眼惺忪,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就陷入了极度的惊慌失措之中。

黎刚听到枪声,酒意瞬间全无,他像一只惊弓之鸟,赶紧从老寨往木社方向没有枪声的地方逃窜。这个狡猾的老狐狸,只率数十人从黄泥堡退过田家寨,到大水井,走新林坡,上马鞍山,下太阴沟,爬玉屏山,过凉亭坡,经平楼坝,一路狼狈不堪,直到麻阳寨才稍事休息。

而红军的右翼队伍,更是英勇无比。他们循木社至木黄的大河堤脚前进,以大河堤脚作为天然的战壕,对退往木社方向的溃军大队人马进行侧面冲击。战士们喊着激昂的口号,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打得敌人丢盔弃甲,尸横遍野。在红军的猛烈攻击下,黎刚的部队几乎全军覆灭,红军缴获了无数的武器弹药和物资,大获全胜。

当黎刚在麻阳寨集中清点人数时,才发现自己的部队已不足两百人,与之前的千余人马相比,力量悬殊巨大,根本无法再战。他深知保命要紧,于是从新业翻过永义,出印江,灰溜溜地返回沿河。

黎刚回到沿河后,一蹶不振。曾经的嚣张跋扈早已消失不见,他如同一只斗败的公鸡,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不久之后,贵州省主席王家烈下台,新任主席顾祝同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一切非正式编制的杂色部队全部取缔,不许再建立。黎刚的残部自然也未能幸免,被无情地解散。曾经不可一世的黎刚旅,就这样在历史的洪流中烟消云散。

然而,黎刚的命运并没有就此终结。据民国三十二至三十三年在沿河甘溪乡任中心学校校长的杨炽昌回忆,黎部营长杨通选曾告诉他,黎刚最终死于晏克武的板斧之下。原来,黎刚在沿河时,与当地的豪绅们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1938年,土豪刘施奇、张泽深(原为黎部团长)等人,精心策划了一场阴谋。他们将黎刚诱至沿河县的毛田坪杨仁夫家,谎称县长有信给他,让他拆看。黎刚毫无防备,正当他低头看信时,背后突然窜出义勇队长晏克武,手持板斧,猛地向黎刚的头顶用力劈下。这个长期与人民为敌的地方反动头目,终于在这场狗咬狗的斗争中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木黄之战,虽然只是红军漫长战斗历程中的一场小规模战斗,但它却充分展现了红军的机智与勇敢。红军战士们用智慧和勇气,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战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更坚定了红军战士们的信心,让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无畏无惧。同时,它也成为了当地人民心中永远的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