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发展
秀山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形成了以中药材、茶叶、油茶、果蔬、畜禽养殖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秀山是全国中药材种植大县,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0万亩,主要种植白术、玄参、黄精、金银花等品种。其中,秀山白术、秀山玄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通过“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中药材加工企业,开发了中药饮片、中成药、保健品等系列产品,延长了中药材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茶叶产业也是秀山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茶园面积达20万亩,主要分布在隘口、清溪场等乡镇。秀山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闻名,“秀山毛尖”“秀山翠芽”等品牌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为提升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秀山加强了茶叶基地建设,推广标准化种植和加工技术,建设了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实现了茶叶生产的清洁化、自动化。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秀山茶叶推向全国市场。
油茶产业发展迅速,秀山素有“油茶之乡”的美誉,全县油茶林面积达35万亩。近年来,秀山加大了对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引进了先进的油茶加工设备和技术,开发了茶油、油茶籽粕等产品。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通过发展油茶产业,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此外,秀山的果蔬产业和畜禽养殖业也颇具规模。果蔬种植面积达30万亩,主要种植脐橙、猕猴桃、草莓、辣椒等品种,其中秀山脐橙以其色泽鲜艳、果肉饱满、汁多味甜而畅销全国。畜禽养殖以生猪、土鸡、黑山羊为主,培育了一批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同时,秀山积极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游客可以到果园采摘水果,到茶园体验采茶制茶,到农家乐品尝农家美食,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工业发展
秀山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形成了以锰汞新材料、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秀山工业园区是市级特色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园区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齐全,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
锰汞新材料产业是秀山的传统优势产业,依托丰富的锰、汞矿产资源,形成了从采矿、选矿到冶炼、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秀山是全国最大的锰矿石和电解锰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多家大型锰业企业。近年来,秀山积极推进锰汞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开发了锰系新材料、汞系新产品等高端产品,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依托秀山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重点发展粮油加工、果蔬加工、畜禽加工等产业。培育了一批知名食品企业,开发了秀山米豆腐、绿豆粉、茶叶、脐橙等系列加工产品,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同时,秀山积极打造食品加工品牌,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了秀山食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生物医药产业是秀山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引进了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开展中药材深加工和新药研发。企业开发了中药饮片、中成药、保健品等系列产品,部分产品已进入市场销售。秀山还加强了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了生物医药研发平台,提升了产业创新能力。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秀山也取得了较快发展。园区引进了一批电子信息企业,主要从事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通过完善产业链配套,加强技术创新,秀山电子信息产业逐步形成了集聚发展态势,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三)服务业发展
1. 旅游业:秀山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民族文化浓郁,拥有洪安边城、川河盖、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凤凰山森林公园等众多旅游景点。洪安边城是沈从文笔下《边城》的原型地,位于渝、湘、黔三省(市)交界处,有着“一脚踏三省”的独特地理位置。这里清水江蜿蜒而过,江上拉拉渡独具特色,古色古香的吊脚楼、青石板街、古建筑群保存完好,充满了浓郁的边城风情。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清水江,欣赏两岸美丽的自然风光;漫步在边城老街,感受岁月的沧桑;还可以品尝地道的边城美食,体验独特的民俗文化。
川河盖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平均海拔1200米,有着“中国桌山”的美誉。这里草场广阔,四季景色各异,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草如茵,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景区内建设了星空酒店、索道、玻璃栈道、滑草场等旅游设施,游客可以在这里露营观星、滑草嬉戏、欣赏云海日出,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是秀山城市的发源地,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万寿宫、天后宫、考棚等。街区内古街古巷纵横交错,传统商铺林立,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历史文化遗迹,购买特色旅游商品,品尝秀山美食,感受秀山的历史文化底蕴。
凤凰山森林公园是城市的“绿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山上树木葱茏,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公园内建有步道、观景台、寺庙等设施,是市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好去处。同时,秀山还积极举办各类旅游节会活动,如秀山花灯节、洪安边城文化旅游节等,提升了秀山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
2. 现代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秀山的现代服务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商贸流通领域,秀山建成了武陵山商品交易中心、中国微电影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引进了沃尔玛、永辉等知名商业企业,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的商贸流通网络。同时,秀山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建成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培育了一批本土电商企业和电商人才,通过淘宝、京东、抖音等平台,将秀山的特色农产品、旅游商品推向全国市场。2023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0亿元。
物流产业是秀山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秀山打造了武陵山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建成了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园区集公路物流、铁路物流、仓储配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功能于一体,引进了传化物流、中通快递等知名物流企业。渝怀铁路二线建成通车,秀山火车站成为武陵山区重要的铁路货运站,极大地提升了秀山的物流运输能力。通过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优化物流服务,秀山物流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促进了产业协同发展。
此外,金融、信息、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各大银行纷纷在秀山设立分支机构,金融服务网络覆盖城乡;通信网络实现了4G全覆盖,5G网络在县城和重点乡镇逐步推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建立了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五、社会事业:幸福民生的坚实保障
(一)教育事业
秀山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在学前教育方面,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充,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同时,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了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新建、改造了一批中小学教学楼、运动场、图书馆等基础设施,所有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特岗教师招聘、人才引进、教师培训等方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立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
在高中教育方面,秀山高级中学、秀山一中不断提升办学水平,高考成绩逐年攀升,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秀山职教中心开设了电子信息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与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同时,秀山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建成了特殊教育学校,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保障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二)医疗卫生
秀山不断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县级层面,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引进了核磁共振、ct等先进医疗设备,开展了心脏介入、脑肿瘤切除等复杂手术;县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了多个市级重点专科,在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在乡镇和村级,实现了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每个乡镇卫生院都配备了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基本医疗设备,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村级卫生室“一村一室”达标率100%,乡村医生定期接受业务培训,能够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等服务。同时,秀山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为龙头,与乡镇卫生院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实现了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的共享,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全面落实医保报销政策,推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重点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0%以上。此外,秀山还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等能力,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文化事业
秀山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了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其中县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县文化馆每年举办各类文艺培训、展览、演出等活动200余场次,培养了大批文艺骨干;图书馆藏书量达20万余册,开通了数字图书馆服务,方便群众阅读;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反映秀山历史文化的文物,通过举办主题展览,展示秀山的发展历程和民族文化特色;美术馆定期举办美术作品展览,为艺术家和美术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
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每个村都建有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和健身设施,文化广场成为村民开展广场舞、篮球赛等文体活动的主要场所;农家书屋藏书丰富,涵盖了农业技术、文学艺术、科普知识等多个类别,为村民提供了学习知识、提升技能的平台。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下乡”“戏曲进乡村”“非遗展演”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年均演出300余场次,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秀山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建立了非遗传承基地,培养了一批非遗传承人,秀山花灯、土家族摆手舞等非遗项目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四)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秀山成为渝东南重要的交通枢纽。渝怀铁路二线建成通车,秀山至重庆、长沙等城市的通行时间大幅缩短;包茂高速、秀松高速穿境而过,实现了与周边城市的快速通达;县乡道路全部实现油路或水泥路硬化,通村公路、通组公路覆盖率均达到100%,农村公路“组组通”工程全面完成,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同时,秀山通用机场正在规划建设中,未来将形成“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
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重点水利工程。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通过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安装净化消毒设备等措施,保障了群众的饮水安全;完成了梅江河、洪安河等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新建和加固堤防50余公里,河道防洪能力显着增强,有效保护了沿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积极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灌溉条件,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建成了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完成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实现了城乡供电一体化。通过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设备智能化水平,有效解决了农村低电压、供电可靠性差等问题,满足了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的用电需求。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4G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5G网络在县城和重点乡镇全面铺开,光纤宽带入户率达到95%以上。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群众能够及时获取各类信息,享受现代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生态保护:绿水青山的守护之路
秀山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2.5%。建立了九重山自然保护区、平阳盖湿地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珍稀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各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河道管理中的问题。实施梅江河、洪安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河道清淤、岸线整治、排污口治理等工作,关闭取缔沿河污染企业和养殖场,建设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主要河流水质稳定保持在3类以上。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警示标志,建立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等专项整治行动,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加强秸秆禁烧监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同时,秀山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秀山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