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风波难平(1 / 2)

熙宁四年季春,汴京皇宫宣德殿内烛影摇红。神宗赵顼捏着碎星阁阿月的密奏,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案头《禹迹图》上,横山军粮道被朱砂圈成一片血痕。殿中诸臣屏息凝神,唯闻漏壶滴答,惊起梁上栖鸟。

“好个‘泾原新粟’!” 神宗猛然掷出奏章,黄绢上 “新粮走私西夏,霉变的散入横山军库,代号香药!” 的朱砂批注在烛火下触目惊心,“三万横山军食此霉粮,寒冬日竟无半粒粟米入喉,孙承德竟敢在转运文书上盖着‘泾原司造’的官印,欺朕眼盲么?”

枢密使文彦博袍袖微颤,目光扫过新党领袖王安石。殿中旧党官员皆垂首不语,却见参知政事王安石踏前半步,笏板叩地发出清响:“陛下息怒,此案牵连甚广,臣以为当务之急是锁拿孙承德进京,彻查转运司上下 ——”

“且慢。” 御史中丞司马光突然开口,青竹纹衣袖拂过丹墀,“臣闻陇东镇县令刘廿查获党项走私商队,起获霉变粮草千石,正是王承德私扣的军粮。此人深谙边镇粮道,或可 ——”

“司马中丞!” 王安石出声打断,胡须因激愤而抖动,“刘廿不过区区七品县令,如何能担转运使重任?泾原地处要冲,需资历深厚者坐镇!”

却见尚书左仆射韩琦站出,抬首望向神宗,目光隐含深意,“所幸刘县令破案有功,臣等亦以为可暂署转运使一职,以观后效。”

殿中旧党官员纷纷附议,笏板撞击声此起彼伏。神宗扫过群臣,见文彦博微微颔首,知是旧党早已串联。

案头烛花爆响,映得《均输法》草案上的朱批格外刺眼 —— 变法以来,旧党屡屡以 “边患” 为由阻挠新政,如今借霉粮案安插亲信,其心已昭然若揭。

“准奏。” 神宗冷笑,指尖划过阿月密奏末页,那里盖着刘廿的陇东镇官印,“着令刘廿即刻赴任泾原转运使,王承德锁拿进京。” 他望向王安石,目光稍缓,“王卿,你遣人去陇东镇查抄刘廿官邸,若有与旧党往来文书 ——”

“陛下!” 韩琦急呼,“刘县令乃破案功臣,此举恐寒边臣之心!”

“寒心?” 神宗猛地起身,龙袍扫过案头玉牒,“朕更怕边臣与西夏勾连,让横山军的白骨堆成粮囤!” 他指向《禹迹图》上的西夏疆域,声音陡然冷下来,“三日后王承德押解进京,若有差池,韩爱卿可愿去横山守边?”

殿中霎时寂静。司马光偷偷扯了扯韩琦衣袖,后者方才退下,面色铁青。神宗余光扫过阶下群臣,见新党官员皆握紧笏板,旧党则各怀心思。

阿月密报中已详述刘廿曾在醉驼泉酒肆与西夏\"商队\"密会一事。

“退朝。” 神宗甩袖时,忽然顿住,对身旁宦官低语:“着王卿传令碎星阁暗中监视刘廿,若敢私毁粮册,格杀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