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迷雾樊笼三(2 / 2)

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派出12名机甲战士进入勘察,其他机甲战士在迷雾边缘地区接应,重装合成旅则在后方10公里左右随时策应。

值得庆幸的是,邓国贤和那个十五岁的邓先勇,他们熟悉迷雾内的部分情况,愿意担任向导,为我们的行动提供关键支持。”

这时,有军官提出疑问:“迷雾内危险重重,仅12名机甲战士深入,是否力量过于单薄?”

伍笛生微微皱眉,说道:“人数过多容易引起敌人的警觉,增加行动风险。这12名机甲战士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再加上邓国贤他们的引导,应该能够完成任务。

当然,我们会保持密切的通讯联络,确保他们的安全。”

伍笛生继续说道:“第三步,进入迷雾之后,特种小队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全力营救同胞,二是摸清敌人的分布情况。

这两项任务都至关重要,关乎整个行动的成败。我们必须在保障同胞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详细地掌握敌人的部署,为后续的全面进攻提供准确情报。”

会议室内,众人围绕这三步计划展开了热烈讨论,不断完善细节。

伍笛生最后总结道:“上述核心内容,大家马上据此制定详细计划,经上级批准之后,立即实施。”

会议结束,参谋官们迅速投入紧张忙碌的工作,他们深知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同胞的安危。

伍笛生却没有片刻停歇,他的眉头依旧紧锁,拿起那部具有特殊通讯功能的月球手机,拨通了丁一一的电话。

电话接通的瞬间,伍笛生迫不及待地将在迷雾里最新了解到的情况,向丁一一做了详细的沟通。

丁一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认真思考后说道:“如果在迷雾里机甲遭遇攻击,所有的光学感应系统都会被覆盖,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启动机甲的激光雷达探测仪。

之前的机甲虽然在正面安装了两颗激光探测仪,但显然数量不足。我马上给你送过去一批激光探测仪,你可以按照我的要求,把它们安装在机甲的周身。

如此一来,即便所有的光学设备都被微米虫堵塞,也能保证机甲拥有360度的感知能力,最大程度降低危险。”

伍笛生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感激,兴奋地说道:“太好了,丁哥!你永远是我的坚强后盾!有了这360度激光雷达探测系统,战士们在迷雾中的安全性将大大提高。”

当天下午,一架喷气式无人运输机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从遥远的鹏城风驰电掣般飞到001基地。

与此同时,还运来了一个小型的机器臂。丁一在鹏城的研究所里,安排了一位技术人员通过远程操作这只机械臂。

只见机械臂灵活地在37具机甲周围穿梭,迅速为它们安装360度激光雷达探测系统。基地内的战士们围聚在周围,紧张地注视着安装过程,仿佛在见证一场决定命运的仪式。

傍晚,天边的晚霞如血般绚烂,机甲作战计划终于被藏南军区的领导批复下来。然而,计划里面有一处重要批改——不允许伍笛生驾驶“杨戬”机甲深入迷雾区。

伍笛生看着上级批准的计划书,眉头微微皱起,沉默了一会儿。他深知军区领导是出于对他安全的考虑,但他更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

伍笛生思索片刻后,拨通了中将的电话。电话接通,伍笛生语气诚恳而坚定地说道:“中将,我理解您对我安全的关切,但此次行动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我作为银河防御联盟龙国陆军特派员,有着特殊的使命和责任。迷雾内的情况复杂多变,我驾驶‘杨戬’机甲深入,或许能凭借其特殊功能,为行动带来意想不到的转机。”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中将严肃地说道:“笛生,你的身份特殊,一旦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但我也明白你的决心,希望你能确保万无一失。”

伍笛生心中一热,连忙说道:“请中将放心,我一定会谨慎行事,不辱使命!”经过一番诚挚的沟通,中将最终同意了伍笛生的请求。

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笼罩大地。伍笛生身着“杨戬”机甲,那机甲在月光下闪烁着冷峻的金属光泽,宛如一位即将奔赴战场的战神。

李疏雨身着最灵活的西广金刚甲,与其他十一位机甲战士一同,带着邓国贤和少年邓先勇,迈着坚定的步伐,赶往迷雾边缘。

他们的身影在月色下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坚定,仿佛承载着所有同胞的希望,向着未知而危险的迷雾深处走去,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