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听寒的问话,王沫声摇了摇头,开口说:“不是单纯因为抗荷服性能,您也知道目前为止,战斗机在抗过载方面主要依赖线性座椅和抗荷服,其中线性座椅起主要作用,但是目前为止,线性座椅已经不足以抵消足够的G力了。”
“这么高吗?”李听寒听到后顿时有点惊讶,“之前没有这种感觉吗?”
“之前的杆量和舵量的敏感度和这次不是一个概念,并且发动机的推力也调高了不少,说实话,刚才试飞的时候,我只打了半杆,居然直接飞到了20G的过载,进行极限测试的时候我甚至没敢拉满杆,这套参数是哪来的?军方标准吗?”王沫声开口问。
“不是,是廖勇上尉专用机的飞行参数,虽然他的座机是基于xtA-11改造的,但是上面使用了大量圣剑项目的技术,因此我做了映射之后就拿来测试了。”李听寒回答道。
“啊,北方星域那位崭露头角的AcE吗?参数居然这么高?”王沫声有些惊讶。
“理论上不应该有可能是映射的时候放大了,这是原始参数。”李听寒将数据交了过去。
一方面,王沫声算是北方星域的功勋试飞员,这次试飞差点给人飞进医院去,作为总师是要拿出态度来的。
另一方面,李听寒的计划里本来就有立刻给廖勇换机的计划,这也算是提前进行适配了。虽然说机型不同,但是都二十四世纪了,相关的映射算法是一直在迭代的,但是现在看,廖勇的个人参数映射到圣剑二号机上的话,好像数据偏高的有点厉害。
如果是和平时期倒无所谓了,廖勇可以慢慢调整参数。但是李听寒也知道,廖勇现在在打仗,根本没那么充裕的时间去调参。之前从闪电隼到定制机还好,毕竟都是xtA-11这个底子,映射算法相对简单。假设要换基于圣剑平台制造的定制机的话,以现在的映射算法,到时候怕不是廖勇遇到强敌,一个满杆转向,然后就被三四十G的G力直接均匀地涂抹在机舱内。
“就参数看的话,确实是映射偏高了,这家伙的飞行包线拓展的可不是一点半点。”王沫声看了看之后,立刻明白了问题所在,“这套映射算法还是xtA-11上用的,xtA-16和xtA-11在这方面只能算是各有所长,因此差的还不算多,但是圣剑的话,包线是全面拓展的,差距太大,并且细节上的影响也多。”
“明白了,我这就找人重新开发。”李听寒点了点头,将这件事情记录进了未来的工作日程内,并且直接打了个红标,意味【加急】。
刚回到办公室,李听寒连水都没喝一口,就听到莫利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李总,军部通知紧急开会。”
“这个点?通知是通知到研究所级,还是公司级?”李听寒抬起手腕一看,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半了,再有半个点就该下班了。
而一般而言,需要李听寒这种技术人员出席的会议,那往往都是和技术强相关的内容。如果是通知到研究所,那就意味着整个研究所都得等她开完会之后,才能决定今天是下班还是加班。而要是通知到公司,至少研究所的就可以下班了。
“到公司,您是以公司cto的身份出席会议。”莫利回答。
“行,那让核心研发组的留一下,其他人可以下班了,我们现在去会议室。”李听寒点了点头,带着莫利就走向了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