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的党羽,时任内阁大学士兼礼部左侍郎查嗣庭,更是顺着他的意思拍马屁:
“中堂大人,皇上要是敢对您不恭敬,我们这些做臣子的都不会答应,您对他有从龙之功!
在年羹尧倒台之后,隆科多毫无收敛,继续结党营私,大肆卖官鬻爵。
他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官员遴选升迁大权,肆意任用亲信,当时他所经办的铨选被同僚们称为“佟选”。
这种公然挑战皇权的行为,极大地破坏了朝廷的政治生态,对雍正的统治根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常言说得好,权力如果没有受到有效的约束,最终往往会反噬到自己身上。
而最终,隆科多做出了一件让雍正下定决心,非办他不可的事情——私藏玉牒。
……
玉牒可是清代的皇室家谱,上面详细记载着皇室成员的各种信息,其中不乏一些可能涉及宫廷秘闻和权力斗争的敏感内容。
隆科多私藏玉牒,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或许就和美国总统拜登和特朗普私藏机密文件一样,是想着将来,把它当作要挟他人的筹码吧。
隆科多很可能是想通过私藏玉牒,掌握一些能够制衡雍正的把柄,
以便应对可能出现的政治危机,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想与其他势力相互勾结,利用玉牒中的信息进行政治交易。
主流观点认为,“私藏玉牒”是雍正为了办隆科多,而特意强加给他的罪名,
就如同当初借年羹尧的笔误来定他的罪一样,是雍正需要一个借口来打压隆科多的借口。
与此同时,雍正派出的人在收集隆科多过往证据时,回来向他报告说:
“皇上,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雍正急切道。
“陛下,在先皇废黜太子后,隆科多曾与大臣阿灵阿、揆叙等人联名推荐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雍正听后一愣,问道:“当真有此事?”
那人肯定地回答:“千真万确。”
至此,雍正认为隆科多并非是自己真正的嫡系,不过是迫不得已才拥护自己罢了。
雍正猛然想起之前的种种,不由自言自语道:
“怪不得我处置八阿哥允禩时,隆科多还和我争吵了起来,
到现在他还站在八阿哥那一边,可恼可恨,居然被他骗了这么久。”
这一消息的出现,无疑更让雍正铲除隆科多没了愧疚之心。
雍正开始动手了,首先是把隆科多支出去,与他的党羽疏离开来。
雍正派他去阿尔泰岭与策妄阿拉布坦议定准噶尔与喀尔喀的游牧边界,之后再让他与俄罗斯划定边界。
紧接着让大臣们揭发隆科多种种不法行为。
皇上的做法被臣子们看在眼中,知道隆科多要完了,痛打落水狗成了主题,罪名累积到了四十一条。
十月,顺承郡王锡保等奉命审理隆科多罪案四十一款,
这些罪包括大不敬之罪五款、欺罔之罪四款、紊乱朝政之罪三款、奸党之罪六款、不法之罪七款、贪婪之罪十六款。
最终,隆科多被押解回来,圈禁于畅春园小屋内。
随之他的大儿子岳兴阿被撤职,二儿子玉柱被流放到黑龙江。
他手下的党羽也悉数被处置,曾经风光一时的佟党小集团就此灰飞烟灭。
到了第二年,隆科多在忧惧与病痛的双重折磨下,死于畅春园禁所,终年66岁。
在民间野史中,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雍正得国不正,他是与隆科多联手改诏书,将十四阿哥继位,改成于四阿哥继位,至此才得以登上的皇位。
还说雍正对隆科多实施圈禁,实际上是为了掩盖这个不可告人的秘密,铲除知情人,您觉得这个传说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