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还将她身边的宫女从皇后应有的 12 人锐减至 2 人(这待遇仅相当于最低级别),
饮食、服饰等各方面的供应也大幅降级,她的生活条件,形同被打入冷宫。
自那以后,乾隆再也没有与她见过面,哪怕是在她病重之时,乾隆也依旧狠心地拒绝前往探望。
据《清实录》记载,乾隆三十年五月,那拉氏皇后病重时,乾隆仍在承德避暑打猎,仅仅派遣皇子回京“视疾”,态度极为冷漠。
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那拉氏皇后在孤寂与绝望中去世。
那拉氏去世后,乾隆在整理她遗物时,发现了一本诗稿,上面是她亲笔所写的诗句。
乾隆翻开诗稿,看到那熟悉又娟秀的字迹,微微一怔,心中泛起复杂的情绪。
其中一首写道:
宫闱深深锁幽梦,
繁花似锦意难融。
凤仪虽在愁思绕,
长夜漫漫与谁同。
乾隆轻声念出,想起她曾经温婉的模样,心中不禁一颤。
那时她初入王府,年轻而羞涩,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翻过纸来,又见一首:
圣恩如雾终难捉,
君心似月遥相隔。
六宫粉黛皆寂寞,
独倚栏杆泪暗落。
乾隆的手轻轻抚上纸面,他仿佛看到那拉氏在宫中独守空闺,望向远方的落寞背影。
他曾以为自己给予她足够的尊荣,却未曾想她内心如此孤寂。
乾隆久久伫立,窗外的风轻轻吹过,撩动着他的发丝 。
他望着那拉氏诗稿,久久无言,心中刚刚冒出的懊悔,被宫中铁律生生压了下去,
“不能有丝毫的怜悯,否则后宫佳丽三千如何管理?”乾隆耳边响起魏佳氏对他所说的话。
呜呼哀哉!那拉氏不该进宫,更不应该位居皇后,因为你太刚烈,
你不适合与其他女人共享一个男人,你想主张你的权利,你有资格吗?你大概忘了皇后位置是谁给你的,,,
乾隆心中一凛,下旨“以皇贵妃礼葬”,但实际上葬礼的规格却远低于皇贵妃。
例如,并未按照惯例将那拉氏葬入他的裕陵地宫,帝后合葬被乾隆所抛弃,
他将那拉氏的棺椁塞进了纯惠皇贵妃地宫的侧室,棺椁的材质也仅仅是杉木(按规制皇贵妃应为梓木)。
这场葬礼既没有谥号,也没有祭文,不设立神牌,更不允许子孙后代前来祭拜。
甚至在当时,她的事迹都未被写入《清史稿·后妃传》,直至嘉庆朝时才得以补录。
乾隆通过如此残酷地处置断发皇后,目的就是杀一儆百,进一步强化了帝王对后妃的绝对掌控。
经此一事,后宫之中,再也无人敢公开违逆皇权。
那拉氏的悲剧就在于他高估了乾隆对他的爱,认为对皇上施压会得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