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当然听不到马睿讲得什么,他只是扫过这两人一眼,话锋一转说:“刚才马睿同学介绍了校园易购,其实校园易购平台正在构建的搜索算法里面,就会加入到各种用户标签,符合标签的搜索结果会向前排序,优先展示到用户面前。比如,一个用户经常浏览考研资料,在考研交流区发帖提问,那么当他搜索‘英语真题’时,平台会优先展示与考研相关的英语真题资料,而不是四六级或者雅思托福的。这就是让搜索更贴近用户的‘兴趣’和‘需求’。”
“从平台的目的来说,搜索优化应该是让每一个用户与他想要的结果更匹配,所以我们也能分析,再进一步是什么呢,就是你没有搜索的情况下,平台也会给你推送相关考研的帖子内容,给你推送考研英语真题的商品,这种机制我们叫千人千面的推荐机制,或者大家也可以简单地把它叫做——兴趣电商”
“未来的电商,可能不再仅仅是用户有明确需求时去搜索、购买。而是平台通过分析用户的兴趣、行为,主动激发用户的潜在需求,引导消费。谁能更好地理解用户的兴趣,并高效地匹配商品,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校园易购很有可能会成为电子商务的另一个标杆!”
这一番讲话,技术话题引回了校园易购,而且是从一个更专业、更落地的角度,高度评价宣扬校园易购,马睿愣了一下,随即冲柳妍得意地挑了挑眉,意思是:看,还是我面子大。
但柳妍根本没理他,也不知道身后那些同学们议论纷纷说的是什么,她眼神发亮目不转睛地盯着李锐,发现每次听他讲得东西都不一样,但又感觉核心是一样的,这个人肚子里有干货,却轻易不会吐露,她之前隐约感觉到校园易购的社区化方向有潜力,但从未像李锐这样,用如此清晰、前瞻性的语言将其提炼为“兴趣电商”的概念!
柳妍觉得这不仅仅是李锐对校园易购的补充说明,更是对整个电商行业未来趋势的一次精准预判,她除了做笔记,早就在李锐讲话的前半段掏出了手机悄悄按下了录音键。
李锐的分享结束了。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昂的号召,只有平实却充满洞见的分析和展望,台下安静了几秒钟,随即爆发出比刚才马睿演讲时更热烈、更持久的掌声,当然还有一些起哄的家伙,那是王富斌、伍泽佑和马文强他们几个,来得晚只能坐在后排,但是一起喊“李锐牛逼”吸引了很多女生的目光,李锐下台之前冲他们挥手打招呼更激发了这几个大公鸡的血脉觉醒。
许多学生脸上带着恍然大悟和兴奋的表情,前排的领导和请来的经济学者们也纷纷交头接耳,频频点头。林院长脸上更是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腰板都挺直了几分,大家对于李锐另辟蹊径地从单一角度切入,然后绕了一大圈回到商业变化趋势的主题上来十分震惊,毕竟角度新奇思路完整,而且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体系,这才是更加难能可贵的地方。
宋楚瑶坐在后排,感觉自己的心跳得有些快。她看着台上那个穿着朴素、神色平静的男生,听着周围热烈的掌声和议论,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涌上心头。她听懂了大部分内容,尤其是关于兴趣电商的部分,让她觉得非常新奇和有道理。但让她震撼的,不仅仅是这些观点本身,更是李锐在阐述这些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掌控感和深度。
那是一种远超同龄人,甚至超越了许多老师的视野和格局,他站在台上,平静地讲述着未来,但这样的人他也会给她倒酒,告诉她不能多喝,会送她回宿舍,这种强烈的反差感,让宋楚瑶感到一阵眩晕。
李锐讲话完毕下台后,后面又有一个学校孵化项目的同学讲话,然后由领导作总结,再后面就到了观众提问环节。
几个创业代表和学校请来的经济学者、林院长、主持人坐在台上,由于其他两个学生创业代表分别是智能控制和生物制剂方面的研究项目,观众对于电子商务认知比较好接受,所以基本没有向另外两个人提问的,另外两位研究型项目的学生代表显得有些尴尬,只能偶尔插一两句话。
马睿自然是对这种现象非常满意,因为他今天的目的就是宣传校园易购,让校园易购成为焦点。
马睿抓住每一个提问机会,滔滔不绝地介绍校园易购的优势、用户增长、未来规划,努力营造一种蓬勃发展的氛围。然而,一个尖锐的问题打破了这种“和谐”。
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像是研究生或者年轻老师的观众站起来,直接问道:“马睿同学,我承认校园易购的模式很有新意。但现实是,电子商务平台竞争异常激烈,巨头林立。淘宝、京东这些平台拥有巨大的流量、资金和技术优势,而校园易购,目前体量还非常小,用户基础也局限于部分高校,那么请问,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校园易购靠什么生存下去?如何避免被巨头挤压甚至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