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关于商业的座谈会2——前沿思想(2 / 2)

这个问题像一盆冷水,浇在了马睿的热情上,他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努力保持镇定:“这个问题问得好!首先,我们校园易购的核心优势在于精准定位,我们专注于大学生这个垂直群体,深入理解他们的需求,这是巨头们难以完全覆盖的精细化市场。其次,我们非常重视线下地推和校园社群运营,建立了强大的本地化服务能力,这是纯线上平台难以比拟的,第三,我们正在积极筹备下一轮融资,资金到位后,我们将加速团队建设和市场扩张,迅速提升目标人群用户市占率……”

马睿的回答虽然有条理,但听起来更像是喊口号,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撑和应对策略的深度,他反复强调“融资”、“扩张”,却没能清晰地阐述如何在巨头的阴影下找到独特的生存空间和盈利模式。

坐在旁边的李锐微微皱起了眉头,眼看这家伙吹牛吹不到点子上,就不动声色地在桌子下面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胳膊。

马睿被打断,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说:“咳,那什么,其实我和山海科技的李锐同学也是合作伙伴,在战略思路上有很多深入的交流和共享,他可以补充一下我刚才的回答。”

这个甩锅或者说抬轿子非常自然,李锐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话筒,想了一下才开口:

“刚才马睿同学提到了垂直人群和精细化市场,这很重要,关乎到校园易购的定位。但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补充。”

他看向提问者说:“其实就是我前面在分享中提到的千人千面和‘兴趣电商,校园易购准确来说是一个兴趣平台,一个基于大学生共同兴趣和需求的‘社区平台’,我们除了提供交易功能,更重要的是构建了各种兴趣圈层和交流场景。比如考研板块设置了专门的交流区,里面有学习方法和成功经验的内容发布,你可以把这个板块看作是经验内容输出的平台,所以当一个准备考研的同学看过这些帖子之后他知道自己要准备一些什么材料,经什么样的学习过程,那他对于教辅材料的购买只是这个平台一个附带的价值提供,所以这样大家就理解了,什么是兴趣电商,我们也会对这样的用户打标签,给他推荐他需要或者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所以,”李锐总结道,“校园易购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连接了人,激发了兴趣,沉淀了内容,然后才产生了交易。用户来这里,首先是因为这里有他感兴趣的人、事、内容(社区属性),其次才是顺便完成购买(交易属性)。这种基于兴趣和社区的强粘性,是巨头们难以通过单纯的流量和低价策略轻易打破的。这就是‘兴趣电商’的本质——先有‘兴趣’(社区、内容),后有‘电商’(交易)。理解了这一点,就能理解校园易购的独特性和生存空间。”

李锐的回答,将抽象的概念落到了具体的应用场景(考研板块),清晰地阐释了校园易购区别于巨头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他没有回避竞争,而是从更高的维度定义了校园易购的价值,让人豁然开朗,提问者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当然,对于兴趣电商的定义,更引起了台上两位经济学者的浓厚兴趣,对学术界来讲,这几段发言简直振聋发聩。

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忍不住拿起话筒追问:“李锐同学,你刚才提到的‘兴趣电商’概念,以及社区驱动交易的模式,非常有启发性。我想请问,在你看来,这种模式除了在校园场景,是否还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它的边界在哪里?”

李锐思考了几秒,回答道:“教授,兴趣电商的核心在于精准匹配用户的兴趣和需求,校园场景有其特殊性,大学生用户群体相对集中,兴趣标签体系更容易打造,但在更广阔的消费市场,用户兴趣更加多元和分散,标签体系会更加复杂,对平台的算法和运营能力要求极高,我认为现在的电商巨头平台还做不到,未来十年内能不能做到,也未可知。”

忽然想到了什么,李锐补充道:“不过,我认为比兴趣电商更早到来的,或者说两者概念接近但是更容易实现的是——网红经济,网红就是网络红人,我举个例子,现在发展势头很猛的帆客诚品,除了在各大门户网站投放广告,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营销手段——找一些在博客上很有影响力的名人在自己的博客里分享穿着帆客衬衫,带动粉丝购买。这些名人依靠自身的影响力,带动特定商品的销售和知名度,其实就是‘网红经济’的雏形,也可以看作是兴趣电商的一种表现形式。”

他再次抛出了一个现在绝对前沿的概念——“网红经济”! 并且帆客的案例就在眼前,台下又是一片哗然!连台上的学者们都露出了惊讶和思索的表情。柳妍的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地滑动,几乎要擦出火星,她感觉自己像是在挖掘一座巨大的金矿,而马睿终于也震惊了,震惊于自己和李锐在吹牛方面的能力相差简直鸿泥之别,看看人家这些话说完台下反应,唉,自己的进步空间竟然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