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商业座谈会3——认知体系(1 / 2)

这时,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举手提问:“李锐同学,为什么你对校园易购的搜索算法和推荐机制能够描述的这么清楚?甚至提到了他们内部正在测试的一些功能方向,这些不应该是技术团队的核心机密吗?”

这个问题问到了关键处,也引起了台下不少人的好奇,包括坐在嘉宾席的马睿和柳妍,他们也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看向李锐。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竖起耳朵等待回答,李锐神态平静地说:“这个问题问得好,之所以对校园易购的技术细节这么了解,是因为我非常看好校园易购的商业模式和它能给用户提供的价值。”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观众,“所以我本人也是校园易购的投资者,目前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

此言一出,台下陷入安静,随后一片哗然,很多人开始交头接耳,学校领导和学者们脸上也写满了惊讶。整个礼堂因为李锐这句轻描淡写却分量十足的回答而沸腾起来,“校园易购投资者”的身份,瞬间为他本就引人瞩目的形象又蒙上了一层更具深度和影响力的光环。

台下的马睿和柳妍两人对视一眼,马睿眼中闪过一丝“果然如此”的得意,柳妍则微微抿唇,眼神复杂。

台上李锐从容地等待议论平息,主持人似乎有些激动,脸红红的,看向李锐的眼睛快要放出金光,不过她还是维持住了一个主持人的专业素养,说:“我们这位李锐同学不仅是优秀的学生创业代表,也是眼光独到的投资者,我看到台下观众反响非常热烈,还有一位观众多次举手,请工作人员把话筒递给他,我们看接下来会有怎样的思想碰撞。”

另一位观众站起来提问,这是一个中年人,看气质像是老师,只是不知道是山大的还是外校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疑惑和探究:

“李锐同学,我有一个疑问,你前面提到的帆客的营销策略,以及你对校园易购的发展方向,‘兴趣电商’、‘网红经济’这些概念的阐述,都非常新颖,包括你对对行业动态了解程度,这些似乎都超出了一个普通大学生的认知范围。请问你是通过什么特别的渠道获得这些信息的?或者,你有什么独特的行业洞察方法吗?”

这个问题很直接,甚至有点质疑的味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锐身上。

李锐神色坦然地开口:“谢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渠道,这些信息,来源于持续的关注和学习。我每天会花大量时间阅读财经新闻、科技媒体、行业分析报告,关注国内外电商巨头的动态,以及新兴创业公司的模式。同时,”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务实:“因为我个人投资了校园易购,并且山海科技本身也在电商领域深耕,所以对这个行业内正在发生的变化,会保持高度的敏感,这既是兴趣,也是责任。毕竟作为股东,我们需要对投资项目的方向和未来足够了解,作为创业项目的管理者,更需要这种敏感。”

台下观众再次议论纷纷,看向李锐的目光充满了敬佩和好奇。林院长脸上的笑容更盛了,频频颔首,发自内心地为山大能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

不过在某些人看来,这个年轻人已经大智近妖了,如果李锐了解他们的想法,会感到十分尴尬,因为他的观点都是三十多岁时翻看财经杂志和论坛以及吹牛逼的互联网大佬传记得来的,只是这些观点经过了提炼,把无关紧要的筛去了,提前十几年放在这里就显得惊世骇俗。

这时候,同台的经济学者忍不住要过话筒,提出一个问题:“不好意思啊朋友们,我对李锐同学也十分感兴趣,所以要占用一点大家的时间。”

台下响起一阵哄笑。

“李锐同学,刚才马睿同学提到校园易购后续会有融资计划,你作为大学生创业者,同时又是校园易购的投资者,能否谈谈你对资本和初创公司之间关系的看法?资本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台上的其他人,台下的柳妍、马睿,以及所有关注创业的学生,都竖起了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