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时安几人一路从山脚下攀爬至半山腰,终于抵达了致远书院。
远远望去,书院巍峨耸立,青砖黛瓦间透出一股古朴的文学气息。
广场前前早已聚集了密密麻麻的学子,大家或站或坐,脸上都带着几分紧张与期待。
人群中,几名穿着灰色衣袍的书院学子正忙碌地维持秩序,声音温和却不容置疑:“请大家按顺序排队,不要拥挤。”
张时安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号码牌,上面清晰地印着“四百八十八号”。
几人顾不得欣赏风景,对视一眼,默契地走向了排队的队伍。
队伍虽长,但秩序井然,大家似乎都被这庄重的氛围所感染,连说话的声音都压低了几分。
走进书院大门,眼前的景象更是让人惊叹。
书院内部比外面看起来还要宏伟,宽阔的广场上整齐地摆放着数百张桌案,每张桌上都备好了笔墨纸砚,摆放得一丝不苟。
阳光洒在青石地面上,映出一片明亮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这种教学环境,真的特别符合,他对古代书院的遐想。
风景好,场地大,设施看起来也很齐全,真的不错。
张时安和徐子睿他们按照指引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刚坐下不久,便见几名管事推着独轮车缓缓走来,车上堆满了厚厚的考卷。
几名灰衣学子紧随其后,手脚麻利地将考卷分发给每一位学子。
张时安接过考卷,指尖触到纸张的瞬间,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他深吸一口气,抬眼望向四周,只见所有人都低头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这一刻,张时安知道,他的求学之路,才刚刚开始。
看到考卷都是密封好的,这可是每个人拿到的考卷都不一样。
张时安还是十分期待。
把考卷从油布当中拆开,检查里面,考卷是否有错漏的地方?
好家伙,就这纸张的质感就有点跟府试那种纸张是同一个类型。
这只是一个招生的现场,场面果然甚大,不愧是顶尖学府。
检查完毕之后,张时安,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笔墨纸砚通通准备妥当,写下自己的姓名,籍贯。
说句实话,就这种场面与小型的府试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第1张考卷上面,也是经义题,并不是什么多罕见的题目。
只不过就是把常规的题目变换了一个方式,让你来回答。
也就是换汤不换药。
张时安是觉得,没有什么难度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张时安,都不用停顿半刻,手中的笔墨,就已经行动了起来。
“夫大学之道,其要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而已。
明明德者,修身之本也;亲民者,推己及人之道也;止于至善者,圣人之极则也。
盖天之所赋,人皆有明德,然为私欲所蔽,故德不明。
学者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复其明德之本然。
德既明矣,则推而及于民,使之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是谓亲民。
亲民者,非徒施恩惠而已,必也教之以礼义,导之以中和,使民日迁善而不自知。
至于至善,则明德亲民之功已至,天理流行,人欲尽去,而天下归于大同矣。
昔者尧舜之世,明明德于上,而亲民于下,故能成雍熙之治。
后世学者,当以尧舜为法,先明己德,而后及人,循序渐进,以至于至善。此大学之道,所以为万世不易之典也。”
这一道题的典故他知道的清清楚楚,回答的更是得心应手。
其实这些经义题一般都挺简单的,答案都是固定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