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海运首航:商船队突破海禁走私封锁(1 / 2)

漕运衙门的风波刚刚平息,林远案头又堆起厚厚的海防图与商路密报。东南沿海的倭寇虽遭重创,但胡文远残部与葡萄牙人勾结愈发紧密,他们依托澎湖列岛的隐秘据点,把持着南洋贸易要道,更通过走私白银、火器不断扩充势力。与此同时,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急需稳定的白银来源,开辟合法海运航线已刻不容缓。

“掌柜,泉州港传来消息。”苏婉娘将浸着海盐的信笺展开,“当地海商联名上书,愿自筹船只参与官方海运,但...”她压低声音,“他们忌惮倭寇截杀,更担心朝廷随时恢复海禁。”林远摩挲着舆图上标注的暗礁区域,想起在漕运改革时研发的折叠式战船——或许可以将其民用化,打造兼具防御与运输功能的商船。

林远深知,设立海运联营司、调拨火器等事宜均需朝廷首肯。他连夜整理详细奏疏,附上商船改造方案、护航计划、海运联营司章程,以及火器调拨的必要性说明:“南洋海盗装备精良,若无火器护航,首航必败。神机营改良佛郎机炮可御敌于海上,恳请陛下恩准调拨。”次日,奏疏经张居正呈递御前。

御前会议上,兵部尚书激烈反对:“神机营火器乃国之重器,岂可轻易赐予商船?”林远据理力争:“商船虽为民用,却行官方海运之责,且倭寇所用火器多购自葡萄牙人。若商船无御敌之力,不仅首航失败,更令大明威严扫地。”他呈上倭寇战船装备清单,“此次调拨仅二十门火炮,且由朝廷派员监督使用。”

万历皇帝翻阅奏章,沉吟良久后朱批:“准奏。着神机营调拨改良佛郎机炮二十门予海运联营司,由物流监查司派员监管,不得有误。”有了圣旨,林远立即着手推进相关事宜。

三日后,物流学堂的工坊内,匠人们正将青铜护甲嵌入商船龙骨。林远设计的“镇海号”商船采用双层船壳结构,外层木板可快速拆卸,露出内层的防御铁网;甲板下方暗藏滑轮升降式弩机,遇敌时能在半柱香内完成武装部署。更巧妙的是,船舱借鉴漕运粮仓的分格设计,既便于货物分类,又能在受损时隔离进水区域。

然而,海运首航的筹备并非一帆风顺。朝中保守派以“祖制海禁不可废”为由激烈反对,礼部侍郎甚至上书:“若开放海运,必致番邦异俗浸染,动摇国本!”林远据理力争:“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彼时万国来朝。如今海禁之下,走私猖獗,反让倭寇坐大。”他呈上详细数据,“若开通南洋航线,仅香料贸易一项,每年可增税银百万两。”

海运联营司的组建过程中,林远从倒戈的漕帮中选拔出经验丰富的水手,又在泉州、广州招募熟悉南洋航线的老船工。为平衡各方利益,他依据圣旨要求,设立“海运联营司”,制定严格章程,明确规定允许民间商船以入股形式参与,承诺“官方护航、利润三七分成”,其中三成归朝廷,七成由参与的海商按股份分配。但仍有海商心存疑虑,泉州巨贾陈万贯直言:“林大人,若无足够火器护航,我们的商船就是倭寇的活靶子。”

林远立即安排神机营工匠与物流学堂弟子协同,将调拨的佛郎机炮安装至“旋转炮台”装置。该装置通过滑轮与齿轮联动,炮手可单人操作火炮转向,且设有双重保险防止私自开火。同时,朝廷派来的火器监军每日查验火炮使用记录,确保火器管控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