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皇帝的“妙计”(1 / 2)

他缓缓开口,声音如同冰河碎裂,带着刺骨的寒意:

“北漠狼庭,金狼部,秃鲁花…好,很好。”

“杀我子民,屠我士卒,犯我疆土…此仇,不共戴天!”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传旨!兵部即刻从京畿大营、西山锐健营抽调精兵五千!户部,三日内备齐粮草十万石,箭矢五十万支,火油、滚木礌石不计其数!工部,调集工匠,随军出发,协助加固苍狼城防!延误者,斩!”

一连串的命令,如同冰雹般砸下,带着森然的杀意。被点名的几个尚书脸色发白,慌忙出列领命。

“臣(兵部)遵旨!”

“臣(户部)遵旨!”

“臣(工部)遵旨!”

夏弘帝的目光如同冰冷的探针,缓缓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文武百官。他看到了徐莽的不忿,看到了李元甫眼底深处那一闪而逝的算计,看到了其他朝臣的惶恐与茫然。

最终,他的目光,似乎不经意地,落在了勋贵队列中一个相对靠后的位置。那里站着一个身着世子常服、面容依旧带着几分苍白、气息却沉凝如渊的青年——秦烈。

秦烈微微垂首,姿态恭谨,仿佛完全沉浸在边关惨烈的军情带来的沉重之中,与周围那些或激愤、或忧虑的面孔并无二致。唯有在夏弘帝目光扫过的刹那,他眼睑极其细微地颤动了一下,如同平静湖面投入了一颗微小到几乎看不见的石子。

夏弘帝的嘴角,勾起一丝极淡、极冷、转瞬即逝的弧度。那弧度冰冷得不带一丝温度,仿佛毒蛇吐信前刹那的停顿。

他收回目光,重新投向大殿前方,语气忽然一转,带上了一种近乎悲悯的沉重和一种为国分忧的“无奈”:

“军情紧急,刻不容缓。然,大军调动,粮秣筹备,非一日之功。苍狼城远在千里,鞭长莫及,朕…心忧如焚!”

他微微叹息一声,目光再次扫过下方,最终,那带着沉重“关切”的眼神,落在了秦烈身上。

“镇北王世子,秦烈。”

被点到名字,秦烈身体似乎微微一震,随即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某种情绪,迈步出列,来到大殿中央,对着龙椅方向,深深一揖。

“臣在。”声音不高,却清晰沉稳,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平静。

夏弘帝看着他,眼神复杂,仿佛在看着一个需要长辈关怀的晚辈,又仿佛在审视一件即将派上用场的工具。

“你父镇北王,乃国之柱石,昔日坐镇北疆,威震狼庭,令蛮族不敢南顾寸土!实乃我大夏北疆的定海神针!”

他先是一顶高帽扣在秦战天头上,语气充满了追忆和赞誉。

随即,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沉痛而充满“期许”:

“如今,北疆烽烟再起,苍狼城告急!贼酋秃鲁花猖狂,屠戮我将士,荼毒我百姓!朕…痛心疾首!恨不能亲提三尺剑,荡平北漠!”

“你身为镇北王世子,将门虎子!自幼耳濡目染,当知忠君报国,守土安民,乃我辈武者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