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1 / 2)

西游之白话版 万万 4274 字 1个月前

话说寇员外已经得以回生,再次又整理了幢幡鼓乐,请来僧道亲友,依旧给唐僧他们送行。却说唐僧四人,走上西去的大路。果然是西方佛地,与别处不同。一路上看见了些琪花、瑶草、古柏、苍松。所走过的地方,家家向善,户户斋僧。每逢山下人修行,又见林间客诵经。唐僧师徒们夜宿晓行,又走了有六七日,忽然看见了一带高楼,几层高阁。真个是:

冲天百尺,耸汉(天空)凌空。低头观落日,引(伸)手摘飞星。

豁达窗轩吞宇宙,嵯峨(cuo é)栋宇接云屏。黄鹤信来秋树老,彩鸾书到晚风清。

此乃是灵宫宝阙,琳馆珠庭。真堂谈道,宇宙传经。

花向春来美,松临雨过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凤仪翔万感灵。

三藏举起马鞭遥遥指着说道:“悟空,好去处耶!”

行者说道:“师父,你在那假境界,假佛像的地方,倒是强要下拜;今日到了这真境界,真佛像的地方,反倒还不下马,这是怎么说呢?”

三藏闻言后,慌得翻身跳下马来,已经行走到了那楼阁的门口。

只看见一个道童,斜站在山门前,叫道:“那过来的莫非是东土的取经人吗?”

长老急忙整理好衣服,抬头去观看。看见他:

身披锦衣,手摇玉麈(zhu,拂尘)。

身披锦衣,宝阁瑶池常赴宴;手摇玉麈,丹台紫府(道家语,神仙居住的地方)每挥尘。

肘悬仙箓,足踏履鞋。飘然真羽士(道士),秀丽实奇哉。

炼就长生居胜境,修成永寿脱尘埃。圣僧不识灵山客,当年金顶大仙来。

孙大圣认得他,就叫道:“师父,这乃是灵山脚下玉真观的金顶大仙,他是来接我们哩。”

三藏方才醒悟过来,走上前施礼。

金顶大仙笑着说道:“圣僧今年才到。我被观音菩萨哄了。他十年前领了佛的金旨,向东土去寻找取经人,原本说二三年就到我这里。我年年等候,一直渺无消息,没意料到今年才相逢。”

三藏合掌说道:“有劳大仙的盛意,感激!感激!”

于是就此他们四人牵马挑担,一同进入玉真观里。却又与金顶大仙一一相互见了礼。金顶大仙立即命人看茶摆斋,又叫小童儿们烧香汤给圣僧师徒们沐浴了,好去登佛地。正是那:

功满行完宜沐浴,炼驯本性合天真。千辛万苦今方息,九戒三皈始自新。

魔尽果然登佛地,灾消故得见沙门(佛门)。洗尘涤垢全无染,返本还原不坏身。

唐僧师徒们沐浴了,不觉间天色将晚,就在玉真观安歇了。

次日早上,唐僧换了衣服,披上锦襕袈裟,戴了毗卢帽,手持九环锡杖,登堂拜辞了金顶大仙。

金顶大仙笑道:“昨日衣衫褴褛,今日鲜明,观看这形貌,真是佛子。”

三藏拜别后就起行。

金顶大仙说道:“暂且打住,等我送你们。”

行者说道:“不必你送,老孙认得路。”

金顶大仙说道:“你认得的是云路。圣僧还没有登上云路,应当从本路而行。”

行者说道:“这个讲得是。老孙虽然走了几遭,只是云来云去的,确实不曾踏着这地。既然有本路,还烦劳你送送。我师父拜佛心重,请不要迟疑。”

那金顶大仙笑吟吟的,携着唐僧的手,接引旃(zhān)坛上法门。原来这条路不用走出山门,就从玉真观中穿堂走出后门便是。

金顶大仙指着灵山说道:“圣僧,你看那半空中有祥光五色,瑞霭千重的,就是灵鹫高峰,佛祖的圣境。”

唐僧看见后就直接去拜,行者笑道:“师父,还不到拜的地方哩。常言道:‘望山走倒马。’距离这镇还有很远,怎么就去拜!若是拜着走到山顶上,得磕多少头啊?”

金顶大仙说道:“圣僧,你与大圣、天蓬、卷帘四位,已经到于福地,望见了灵山,我回去了。”

三藏于是就拜辞金顶大仙后离去。

大圣引着唐僧他们,徐徐缓步,登上了灵山。走不上五六里,看见了一道活水,滚浪飞流的,约莫有八九里宽阔,四下里没有人迹。

三藏心惊地说道:“悟空,这条路走来得偏差了。敢不是金顶大仙指错了?这道水这般的宽阔,这般的汹涌,又看不见舟楫(ji,船桨),如何可以渡过去?”

行者笑道:“没有错!你看那边不是有一座大桥?要从那桥上行走过去,方才成正果哩。”

长老他们又走近前去看时,那桥边有一个匾,匾上有“凌云渡”三个字,原来这是一根独木桥。正是:

远看横空如玉栋,近观断水一枯槎(chá)。维河架海还容易,独木单梁人怎蹅(chǎ,踩,践踏)!

万丈虹霓平卧影,千寻白练(白色丝织品)接天涯。十分细滑浑(实在)难渡,除是神仙步彩霞。

三藏心惊胆战地说道:“悟空,这桥不是人走的,我们另外寻找路径去吧。”

行者笑着说道:“这正是路!这正是路!”

八戒慌了,说道:“这是路,哪个敢走?水面又宽阔,波浪又汹涌,独独的一根木头,又细又滑,怎么动脚?”

行者说道:“你们都站下,等老孙走个儿给你们看。”

好大圣,拽开步,跳上那独木桥,摇摇摆摆的行走。

不一会儿,行者跑了过去,在桥那一边招呼道:“过来!过来!”

唐僧摆手拒绝。

八戒、沙僧咬着手指说道:“难!难!难!”

行者又从那边跑过来,拉着八戒说道:“呆子,跟我走,跟我走!”

那八戒卧倒在地上说道:“滑!滑!滑!走不得!你饶了我吧!让我驾着风雾过去!”

行者按住他说道:“这里是什么去处,允许你驾风雾?必须从这桥上走过去,方才可以成佛。”

八戒说道:“哥啊,佛做不成也罢了,实在是走不得!”

他们两个在那桥边,滚滚爬爬,扯扯拉拉的耍斗,沙僧走上去劝解,他们这才撒脱了手。

三藏转回头去看,忽然看见那下溜中有一个人撑着一只船过来,嘴里还叫道:“上渡!上渡!”

长老大喜说道:“徒弟们,不要乱玩了。那里有一只渡船儿过来了。”

他们三个跳起来站定,一起去观看,那船儿过来得特别近,原来是一只没有底的船儿。行者火眼金睛,早已经认出来那人是接引佛祖,又称为南无宝幢光王佛。

行者却不说破,只管叫着:“这里来!撑到这来!”

接引佛祖霎时间撑近了岸边,又叫着:“上渡!上渡!”

三藏看见了,又心惊地问道:“你这没有底的破船儿,如何渡人?”

接引佛祖道:“我这船:

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

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

孙大圣合掌称谢道:“承蒙盛情,接引吾师父。——师父,上船去。他这船儿,虽然是没有底,却是稳当;纵然有风浪,也不会翻。”

长老还在那惊疑,行者叉着他的胳膊,往船上一推。那师父踏不住脚,轱辘的跌在了水里,早早被撑船人一把扯了起来,站在船上。师父还在船上抖衣服,跺着鞋脚,抱怨着行者。行者却引着沙僧、八戒,牵白马挑行李担,也上了船,都站在了渡人的船上。那接引佛祖轻轻用力撑开船,只看见从上溜头流淌下一个死尸。长老看见了大惊。

行者笑道:“师父不要怕。那个原来是你。”

八戒也说道:“是你,是你!”

沙僧拍着手,也说道:“是你,是你!”

那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那是你!可贺,可贺!”

他们三人,也一齐声地随着号子相和。撑着这船,不一时,就稳稳当当的过了凌云仙渡。三藏这才转身,轻轻的跳上了彼岸。有诗为证:

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

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

这诚然是所谓的广大智慧,登上彼岸无极的方法。四人上岸后回头去看,撑船人连着那没有底的船儿却都不知道去向了。行者方才说出那是接引佛祖。三藏这时才省悟过来,急急转身,反而感谢了三个徒弟。

行者说道:“我们两不相谢,彼此都是互相扶持。我们亏得师父解脱,借着门路修功,有幸成了正果;师父也依赖我们保护,秉教伽持,欢喜地脱了凡胎。师父,你看这面前花草松篁(huáng,竹林,泛指竹子),鸾凤鹤鹿的胜境,相比那妖邪显化的地方,谁美谁恶?哪里善哪里凶?”

三藏称谢不已。他们一个个身轻体快,步上灵山。早早看见那雷音古刹:

顶摩(接触)霄汉中,根接须弥(据佛教解释,我们所住的世界中心是一座大山,叫须弥山)脉。

巧峰排列,怪石参差。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

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白鹤栖松立枝头,浑如烟捧玉。

彩凤双双,青鸾对对。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

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晃晃花砖铺玛瑙。

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

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浮屠塔显,优钵(梵语,优钵罗,译为青莲花)花香。

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长。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堂。

师徒们逍逍遥遥,走上了灵山的山巅。又看见青松林下面列着优婆,翠柏丛中间排着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