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曼德勒会战狂想曲(1 / 2)

14年抗战往事 小墨垚 1785 字 1个月前

现在聊到远征军失败,条件反射就会把矛头对准英国人,觉得英国人卑鄙无耻下流,如果不是英国人忘恩负义的小人行径,远征军绝对不至于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

这是典型中国人的思维,儒家喜欢用善恶来定义行为,觉得中国人进入缅甸是为了帮助英国人,英国人应该提供最起码的帮助,肯定不能落井下石。

可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自从资本降临人间,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我增值,为了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什么行为都是被允许的,例如打劫和买卖人口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都是英国人发家致富的手段。

不但如此,在资本家的世界里,只要能够有利益,资助敌国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年英国和荷兰争霸的时候,荷兰的资本家觉得英国的赢面大,纷纷投资英国的国债,武装起英国的军队,最终帮助英国战胜了自己的祖国荷兰,等美国独立之后,英国资本家觉得美国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好地方,纷纷投资美国,给自己的祖国扶植起一个强大的对手。

资本是没有家国是非观念的,资本家的眼里只有利益,和英国打交道,千万不要说什么仁义道德,这些在中国人看来最弥足珍贵的品质,英国人压根就没听说过,更加不要指望他们遵守,和英国人只能谈利益。

有个名人曾经说过,大国的标准就是能够打赢战争,能让英国人心平气和坐到一起谈利益,那必须要拳头够硬,这和驯狗是一个道理,驯狗师从来不和狗讲道理,只要狗不听从指挥,就疯狂殴打它,打到狗形成条件反射,充分认识到错误为止。

可惜的是,近代中国只有被疯狗咬的历史,却没有驯服疯狗的历史,英国人从骨子里瞧不起中国人,这里面也包括蒋介石。

蒋|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杰出人物,纵观中国历史,能在短短三年之内,从几乎一介草莽能够做到国家元首的,除了东汉刘秀以外,还找不出第二个。

不过无论蒋|多么牛b,在丘吉尔眼中依然不值一提,就好像现在有一个非洲人在你面前疯狂吹嘘,他们部落的酋长多么英明神武一样,就是这种感觉。

丘吉尔的不屑并非空穴来风,近代史上,中英两国爆发过三次战争,两次鸦片战争和庚子年八国联军进京,和英国在欧洲和非洲战场上打的要死要活相比,和中国的这三次战争赢的实在太轻松了。

就拿八国联军进京来说,八国联军总共五万人,其中英国大约一万两千人,轻轻松松就把北京打下来了,然后清|朝道歉割地赔款,简直太爽了。

几乎同一时间,在非洲发生的布尔战争,英国人先后投入了四十多万部队,前后阵亡两万多人,依然没有拿下布尔人,最后被迫签订协议,布尔人通过血战争取到了独立的地位,诞生了一个叫南非的国家,当时布尔人全部加起来才几十万人。

在中国人的逻辑里,弱者是用来照顾的,在强盗的逻辑里,弱者是拿来欺负的,中国表现太弱鸡了,以至于让英国人觉得,不拿来欺负一下简直都对不起自己。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利益关系,千万不要拿什么友谊地久天长之类的屁话瞎感动自己,如果被卖,那只说明实力不够。

对于日本人出兵缅甸的事情,当时几个主要玩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包括中英美日四国,注意,这里面不包括缅甸人的想法,现在有人觉得远征军被英国人出卖而感到愤怒,其实没必要愤怒,真正应该感到愤怒的应该是缅甸人才对。

这场战争发生在缅甸境内,缅甸人才是主场,有人考虑过缅甸人的想法吗?就好像现在俄罗斯、土耳其、美国还有阿拉伯各极端势力在叙利亚打的尘土飞扬一样,有谁在开打之前征求过叙利亚人意见?

弱国无外交,更加没有尊严,从古至今,无论人类生产力发展到有多么牛b,弱肉强食的本质却从来都没有发生变化。

当时四大玩家的主要想法如下:

丘吉尔——大英帝国已经今非昔比,心有余而力不足,缅甸这种小殖民地丢了就丢了,只要保住印度就好,印度才是大英帝国不能舍弃之痛,国军入缅,正好掩护英军撤退,至于切断了滇缅公路对中国抗战有多大的不利影响,关英国屁事?

蒋|介石——滇缅公路绝对不容有失,仰光必须要保住,缅甸是英国人的地盘,国军入缅协助英军作战,这是一件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中国保住了抗战生命线,英国保住了殖民地地盘,双方应该紧密合作。

罗斯福——日本人卑鄙无耻,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美军的势力一时半会回不到亚洲,只能指望中国在亚洲拖住日本人,否则让日本人和德国人在中东会师,整个世界就完蛋了,指望中国拖住日本,必须要给予源源不断的援助,所以滇缅公路是必保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只能指望中英两国紧密合作,罗斯福的角色就是在中英之间和稀泥。